首页 > 天下要闻 > 内容

四川向上海自贸区学什么?走进围网内的“试验田”
发布时间:2014-10-4 0:01:30   作者:佚名   点击:

  成都高新综保区海关卡口。本报记者何海洋摄

  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一周年。

  一个月前的8月15日,四川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对外发布《成都市部分区域学习借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方案》。

  实施区域在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含高新、双流园区)、成都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总面积8.77平方公里。这两个被绿色围网圈起来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被视为四川新一轮以开放促改革的“试验田”。

  四川这样的内陆地区,向上海自贸区学什么?围网内的“试验田”,在“种”什么?

  □寇敏芳本报记者 曾小清 罗向明

  热土

  9月25日早上8点,从成都绕城高速公路出发,在成灌站下高速沿着单行道拐进天行路,便能看到“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大门。9点,这里已被来回穿梭的大型集装箱货车填满。忙碌,只是表象;热土,才是关键词。

  跨国企业来此投资 吸引力与日俱增

  绿色围网内,德州仪器、富士康、戴尔等耳熟能详的企业标识相继跃入眼帘。世界巨头们带来了全球一半的iPad、一半笔记本电脑的芯片产能,集结了全国第三大电脑制造能力。海关统计,前8月,成都高新综保区进出口总额为1252.5亿元。整个综保区园区面积加起来不足全省五万分之一,却贡献了全省43.7%的进出口总值。

  除上海自贸区外,综保区是目前国内开放程度最高、政策最全面、功能最齐备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拥有投资与贸易便利,享受保税、免证等政策利好,成为跨国企业投资四川最热的地方。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成都综保区高新园区,已开展业务的加工、物流、报关企业达40多家左右。

  学习借鉴方案公布以来,返区维修、工单式核销、负面清单、分送集报……一系列专业名词,增强了围网内的吸引力。

  在高新园区富士康工业园区,富士康科技集团中央关务专理胡海波告诉记者:今年8月,海关总署已批准富士康在成都高新综保区内设立集团内产品售后返区维修试点企业,“维修链由此全部打通”,富士康便携式电脑售后维修基地已从深圳搬过来了。

  更南端的双流园区,又是什么情况?

  在双流公兴镇,因为引进了仁宝和纬创,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命运从此改变。在近9公里长围网外兴建的双兴社区,容纳了1万多名产业工人,餐饮、文娱等商贸产业也随之勃兴。园区聚集40多家企业,即将要开展的业务,除了传统的加工贸易,还有在上海自贸区时兴的报税维修、国际分拨转运、保税贸易等。

  园区管委会项目招商部部长王林,给记者的采访时间不足一个小时,因为要接待纷至沓来的投资客,“想来的人太多了,企业想挤进来,必须经过严格的筛选。”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国庆期间:游客超过5万时 峨眉山将暂停售票
下一篇:四川女大学生补安全防范“必修课”

发表评论
工作联系QQ:3111680931。
© 前沿中国网【www.qyzgx.com】© 2005-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