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前沿经济 > 内容

岭南人渐爱“绿游”更恋家 专家:文明出游正成趋势
发布时间:2014-10-9 20:34:51   作者:张海洋   点击:

深圳一名游客主动将垃圾丢进垃圾桶。记者轩慧 摄

游客在东莞黄江绿道上惬意骑行。

人流密集的台山山咀客运码头井然有序。

    南粤观察文明出游

    十一假期刚过文明旅游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更多人愿意留在家乡度假

    政府着力建设更加人性化文明旅游环境 游客“贪方便”不文明行为减少

    景区人潮散去后只见垃圾遍地,游玩兴致高昂时在文物上留下“到此一游”,博物馆贵重的根雕摆件被掰走枝丫作留念,清代的古董床上坐着几个“抠脚大汉”……十一黄金周刚过,记者在珠三角各地采访发现,前几年旅游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不文明现象正悄然改变,“绿游”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出游方式随之发生转变。

    同时,各地政府纷纷出台各类措施,建设更加人性化的文明旅游环境,为游客文明出游提供保障,形成了文明旅游的合力。随着家乡环境、基础设施变好,加上特色活动更加丰富,珠三角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留在家乡度假。

    统筹/唐红杰

    文/图 记者邓柱峰、潘慕英、黄文生、严建广、陶旺波、谢英君、童丹、黄庭辉、吴佳 通讯员陈联川(除署名外)

    出游重“绿游”个人文明习惯提升

    一个天价的根雕摆件,被偷偷掰走一点枝丫作留念;一件清代的古董床,大咧咧坐着几个“抠脚大汉”在纳凉……在广东省最大型的民营博物馆东莞冠和博物馆,游客这些不文明行为曾让负责人潘婷头疼。

    潘婷介绍说,今年十一长假期间,东莞冠和博物馆迎客3000多人,超过往年,大部分游客很守秩序,馆内近万件展品毫发无损。“游客素质提升明显。”

    对比近年来的游客文明习惯的变化,佛山祖庙相关负责人也颇有感触:“以往景区在十一后经常发现游客在文物或树木上留下‘到此一游’,今年情况有所好转。”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个人文明习惯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重视,“绿游在心”成为不少游客的共识。就拿旅游产生的垃圾来说,更多的游客除了自备垃圾袋外,当地市民还会自发到景区捡拾垃圾。

    今年十一假期与重阳节重叠,江门新会圭峰山再次面临着垃圾的考验。2012年重阳节前后整个圭峰山的垃圾约100多吨,2013年重阳节当天运出的垃圾50多吨,总量相比2012年有所减少。负责清扫圭峰山山路垃圾的师傅告诉记者:“跟往年相比,今年的垃圾相对少了点,但还是有很多”。

    据了解,这两年圭峰山景区登山客会主动处理自己产生的垃圾,江门有不少义工,甚至是市民自发在节假日前往景区义务清扫垃圾。10月3日当天,超过100名江门市民自发来到江门东湖公园、圭峰山等景区打扫卫生,清理垃圾。

    爱护家乡景更愿留在家乡过节

    在江门旅游达人陈小姐看来,文明旅游不仅仅是不乱扔东西、不乱涂乱画,理性出游方式也是文明旅游的一种表现,因此,9月29日,她已经从丹霞山坐火车回到了江门。

    东莞市饭店旅游协会理事严鹰对“黄金周如何理性出游”有独到见解,他认为过去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的集体无意识让珠三角本地旅游逐渐边缘化,这是造成民众追风追景的因素之一。他解释说,近年政府和一些景区都意识到了这一点,都在努力扭转这种局势,“一些景区在转型升级,向主题化特色化发展,通过资源整合,设计更多短途游自驾游路线”。

    记者采访了解到,短途特色游正在兴旺。以佛山南海为例,在广佛交界蓬勃了30多年的平洲玉器街正式挂牌全国4A旅游景区,桂城地标魁星阁的诞生也圆了南海人在城中“一览众山小”的愿望,甚至是南海小镇里水也迎来了自己首个电影城。

    因此,随着短途特色景点的发展,今年很多人十一假期出游更加趋于理性,更愿意选择留在家乡度假。据佛山南海居民们介绍,如今本地的节日传统味道越来越浓,很多人都选择在家乡过节。10月1日,南海举办了第三届“渔耕粤韵”文化节之国庆龙舟嘉年华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在九江涌两岸围观。当日中午还特意开设千人龙船宴,“虽然是南海人,我也是第一次吃龙船宴,很惊喜,感受到九江特殊的龙舟风情。”吴小姐说。

    东莞横沥镇政府工作人员吴伟庭是一位“历史发烧友”,他选择以“逛博物馆、看文化汇演”度过假期。“往年国庆我选择出外旅游,到处都是人山人海,真的很烦很累。今年留在横沥过国庆节,反而过得很舒服很悠闲。”

    “说实话,珠三角地区有些景区做得很用心,在短线游设计上比外面的风景更有特色,更怡人。”严鹰说。

    活动有特色邀请客人来家乡过节

    像佛山南海的特色活动在珠三角地区越来越多,也成为吸引外地游客的重要景致。10月2日,江门新会区三江镇洋美村委会举办敬老千人宴,筵开100席,招待村里及来自广西桂平、佛山南海、中山和香港、澳门等地的乡亲。

    “近年来,江门各地传统节日味越来越浓,今年,江门多地举办敬老和祭祖活动,体现了江门市民过节的特色。”新会民俗文化专家林福杰说。据了解,近年来江门市民在本地举办活动多起来,越来越多的游人、乡亲来到江门,参加江门各地举办的敬老千人宴、登高祭祖、放风筝、书画展筹集善款特色活动。

    建配套作引导 政府打造更加人性化文明出游环境

    除了如何更好地维护好当地风景吸引更多的游客,珠三角各地政府部门纷纷出台各类措施建设更加人性化的文明旅游环境。

    记者了解到,东莞最长的绿道建于黄江镇,今年国庆节吸引了周边城市大量游客到此游玩。“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常常是为了‘贪方便’,我们加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减少不文明行为。”黄江镇政府一名官员如是说。

    据介绍,在黄江绿道的区域,近年陆续完善了人行道、盲道、休息亭、指示牌、公厕、果皮箱等基础设施,增添了200多人的保洁人员。因此,这个黄金周以来,黄江绿道上践踏草坪、采摘花草、乱扔垃圾、随地便溺的情况基本绝迹。

    深圳世界之窗今年在景区内新增了100多个垃圾桶,承诺“百米之内必有垃圾桶”,提供更多的配套设施。

    江门东湖公园的垃圾桶设置显得很人性化,记者看到,管理部门特意在游客休息的长椅旁边设置垃圾桶,“这样游客累了,在椅子上休息,吃东西、喝水后,就可以很方便地把垃圾扔到垃圾桶内。”江门市区东湖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值得关注的是,中山市孙中山故居管理部门的做法显得更进一步,故居有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除了在景区内设置众多文明提示标语之外,还会派出工作人员在景区内巡查,“我们会要求工作人员有预判能力,例如看见有游客吃香蕉,工作人员会去提醒要把香蕉皮带走或者扔进垃圾箱。”

    专家:文明出游正成趋势

    广东省旅游网旅游调研员张良玉分析,近年来,游客在旅游方面的负面形象有所改善,文明出游正成为一种趋势。这首先与游客个人出游的习惯改变有关,“游客文明素养逐步提高,文明出游的意识增强很多。”张良玉说。

    其次,景区在交通进入性、旅游配套设施、管理与服务方面、游客容量与接待能力都相对完善,能够让游客在黄金周也享受到比较优质的服务,令游客出游更加方便。同时,景区在文明出游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增加垃圾桶数量方便游客,增加保洁人员,广播中不断播出温馨提示等。

    张良玉说:“景区是一个区域、一个城市的窗口,景区要加强从业人员的文明素养与服务素质的培育,通过从业人员文明素质的提升,影响与带动游客。政府有意识的引导以及法律的有效规范等不但可以让游客文明出游,而且让文明出游成为自觉行为。”

上一篇:南水北调北京段工程将完工 京人均水资源增五成
下一篇:江苏协鑫将成*ST超日控股股东 重整计划草案出炉

发表评论
工作联系QQ:3111680931。
© 前沿中国网【www.qyzgx.com】© 2005-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