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前沿经济 > 内容

国内煤炭业走出寒冬 不能仅靠抑制进口煤
发布时间:2014-10-13 12:16:04   作者:张海洋   点击:

  资料图片:安徽省淮北市,一座的煤矿的煤炭储藏场地上,大型运载机械在装运煤炭。

  继前期出台的取消褐煤进口零税率、限制劣质煤进口举措之后,为减少国内煤炭市场供应,我国对进口煤再次打出“狙击”拳:从2014年10月15日起,取消无烟煤、炼焦煤、炼焦煤以外的其他烟煤、其他煤、煤球等燃料的零进口暂定税率,分别恢复实施3%、3%、6%、5%、5%的最惠国税率。(10月10日《经济参考报》)

  2013年以来,我国煤炭业深陷寒冬无法自拔,相当多的煤企亏损连连。市场状况如此令人焦虑,原因很多,有煤炭消费增速放缓的影响,有能源结构调整和环保的压力,也有之前产能建设超前等问题。其中,进口煤的冲击不容小觑。

  今年,能源资源性产品价格普遍低迷,有的甚至是跌跌不休,然而此类商品仍不断从国外进口到国内。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煤量为1.6亿吨,增长0.9%。进口煤增加的同时,相伴而行的是国内煤市不振、煤炭企业亏损面加大。今年7月,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就表示,我国煤炭企业亏损面已超7成,有一半以上企业甚至出现了减发、欠发、缓发职工工资的现象,经营困难加剧。更有讽刺意味的是,山西煤炭进口量竟是出口量的4倍之多,曾经的煤炭生产大省咋就变成了煤炭进口大省呢?

  不得不说,进口煤价格优势明显,这是导致进口煤冲击国内煤市的主要原因。另外,我国对煤炭出口、进口执行的相关暂定税率也“不合时宜”。一方面,出口关税税率高,煤炭不容易出口到国外;另一方面,对许多煤种又暂行零进口税率。进口关税问题也就成为了进口煤冲击国内煤炭市场的重要因素。这次煤炭“救市”组合拳打向税率调整,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当然,单靠抑制进口煤,并不意味着煤企马上就能够“拨云见日”,走出寒冬。

  要有效扭转当前日益严峻的煤炭经济形势,还须加快能源市场化改革,特别是解决煤电价格关系问题。“市场煤”和“计划电”这组扭曲的市场交易关系不协调好,煤炭市场化改革就是“单脚跳舞”。

  显然,构建有效竞争的能源市场体系比短期“救煤市”更重要。只有抓好突显公平和效率的能源价格改革,还原能源商品属性,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我国的煤企才能真正走上战略转型发展之路。(王振峰)

上一篇:安徽:冒油烟的餐馆不许开进住宅楼
下一篇:俄媒:俄企与中方探讨开发两国大陆架石油项目

发表评论
工作联系QQ:3111680931。
© 前沿中国网【www.qyzgx.com】© 2005-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