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县域经济 走文旅融合特色发展道路
今年的“十一”黄金周,武胜旅游再一次刷新纪录:接待游客24.4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72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1.26%、61.88%,全县宾馆平均入住率达到92.86%。
从昔日“养在深闺”到今天游人如织的旅游目的地,坚持走县域经济特色发展之路,武胜文旅融合释放强大活力。
规划引领锁定“未来产业”
今年,武胜在全国文旅界不断发声——9月16日,新丝路中国模特大赛四川赛区总决赛在武胜举行;9月29日,四川创意农业精品展在武胜开幕……
“武胜有优良级旅游资源8个,普通级旅游资源80个,旅游资源丰富。”武胜县旅游局局长聂涛介绍,地处北纬30°的武胜,秉承古巴国文明,武胜剪纸、武胜曲艺等20余个省市级非遗项目享誉巴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箴塞等46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61件馆藏国家级文物令人称奇,使武胜享有了“嘉陵明珠”的美誉。
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武胜把跨越发展的关键锁定在文旅融合上,坚持规划引领。
“抓文化产业就是抓新兴产业,就是培育未来产业。”武胜县出台“十二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成立乡村旅游文化研究会,与高等院校合作编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等。
大篇幅融入文旅内容,武胜嘉陵江生态经济带通过省发展改革委批复。以嘉陵江经济带“一带”为牵引,30平方公里街子工业新城、10平方公里万善物流新城、50平方公里白坪—飞龙新农村示范区、48平方公里宝箴塞旅游区、龙女湖旅游区、10平方公里城东商贸区、5平方公里沿口古镇文化旅游区及以烈面镇为核心、辐射周边的烈面组团片区规划相继出炉。“一带”牵引、八点发力,开启武胜全域发展新篇章。
金融助推走出“武胜路径”
谋定而后动。
而“钱从哪里来”成为首个需要攻克的难题。
武胜深化区域金融合作,用好用活金融推手——
8月6日,武胜县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开业,结束了广安市无本地商业银行的历史。
8月13日,由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新加坡富登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合资设立的武胜中银富登村镇银行正式开业,成为该行在四川设立的第3家村镇银行。
此外,农发行广安市分行等广安市金融机构与县政府签订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利用西博会平台邀请省级金融机构与企业对接,金融支持从县内延伸到全市、全省。“发挥集成政策、集聚资源、集中资金的优势,按照市场法则,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在今年9月召开的全省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会上,武胜创新融资机制、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受到推广,成为创新融资机制的“武胜路径”。
2012年以来,武胜县农业园区管委会和农业投资公司通过平台融资、挂钩筹资、经营增资、招商引资,多渠道筹措新农村建设资金,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涉及3个乡镇29个村的白坪—飞龙新农村示范区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和国家4A级景区,央视先后将飞龙镇卢山村评为全国十大最美乡村提名奖、白坪乡高洞村评为全国十大最美乡村。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