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新闻 > 内容

义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通过验收
发布时间:2014-10-20 13:12:57   作者:张海洋   点击:

  日前,义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落地情况顺利通过国家商务部、发改委等八部委的现场验收。这标志着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胜利。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是指在经认定的市场集聚区采购商品,由符合条件的经营者在采购地办理出口通关手续的贸易方式。2011年,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启动。去年4月18日,八部委联合下文同意在义乌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

  据悉,义乌市场此前一直沿用“一般贸易”的通关方式。由于小商品出口数量少、品种多,一个集装箱里的商品达几十上百种,有时多种商品混组一个集装箱出口。外贸监管不仅费时费力,还会造成部分商品损坏,对采购商、代理公司都是负担。

  为此,义乌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实施外贸主体落地、外商投资合伙企业登记、增值税免税、无纸化通关、法检商品目录调减等贸易便利化政策,来解决市场采购贸易过程中存在的制度缺位问题。

  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之后,境内外企业和个人都能直接采购并报关。现在市场上80%左右的小批量、低风险商品可以直接放行,不需要繁琐的抽检验货。

  经过三年改革,义乌检验检疫局建立了“集中仓储、联网申报、前移检验、有效监管”的新型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去年7月获得浙江检验检疫局批准后正式试行。该模式对检验检疫工作流程进行了优化再造,对企业实施备案管理、信用管理和分类管理,对商品实施风险管理、质量管理和溯源管理,检验精准性和监管有效性明显提高,企业成本显著下降。以监装为例,节省的滞留费、仓储费、交通费和人工费,平均每个集装箱可降低569.22元。同时,试点以来,通关效率明显提高,企业出口成本大幅减少,80%以上出口商品的办单周期从1-2天缩短到1个小时之内。

  统计数据显示,义乌2013年实现出口182.2亿美元,同比增长102.3%,其中市场采购贸易高达133.6亿美元。在出口形势并不乐观的大环境下,义乌小商品出口逆势上扬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市场采购贸易。

  今年前三季度,义乌集贸市场总成交额达715.14亿元,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576.74亿元,创下历史最高记录。  □通讯员 刘佳 吴丹丹 本报记者 高丽莎

上一篇:截止今年6月全国超140县推农地确权颁证试点
下一篇:各界盼四中全会提升市场效率 让法治释放改革红利

发表评论
工作联系QQ:3111680931。
© 前沿中国网【www.qyzgx.com】© 2005-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