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前沿经济 > 内容

天津综合施策全面治霾 打响“呼吸保卫战”
发布时间:2014-11-3 11:43:21   作者:张海洋   点击: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当前,华北大范围接连不断的雾霾天气成了大家的“心肺之患”,治理雾霾已刻不容缓。作为雾霾多发地区的天津市,近年来充分发挥经济、行政、科技等多种手段,综合施策、立体治污,打响了一场争夺蓝天白云的“呼吸保卫战”。

  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国能大港发电厂是天津市有名的燃煤大户,不过与浓烟滚滚、粉尘飞扬的传统厂区相比,这里的厂区却干净整洁。在发电厂监控中心的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四台机组的污染物排放数据,生产副厂长张国庆自豪地说,现在这里的二氧化硫每立方排放量仅为18毫克左右,不仅远低于传统的燃煤机组,比烧天然气的机组也低近20毫克,而烟尘更是趋零排放。不过燃煤的比燃气的还清洁,这源于近年来发电厂的巨大环保投入。

  张国庆:这个除雾器的改造呢,一台机组二三百万,氮氧化物脱销的改造,四台机组大约是3个亿,另外我们电除尘的改造,四台机组大约是4000多万,总体我们这两年花的费用接近四个亿。

  投巨资上环保,企业到底划算不划算?张国庆说如果放在过去肯定不划算,但是现在,从长远看企业还能赚到钱。原来从今年7月1号起,天津市大幅提高了排污费征收标准,其中二氧化硫从1.26元提高到6.3元,氮氧化物从0.63元提高到了8.5元,如果企业不治理,它的排污费将是以前的10倍,但是新标准以排放浓度10%为一个标准,还设置了一个阶梯式、差别化的收费方式,多排多缴、少排少缴,排放浓度达到国家标准50%以下的企业,可以按照40%缴纳。

  张国庆:按照国家这个标准,过去来讲,我们的排污费要交大约是3000万,通过改造以后,我们一年的费用大概是800万到900万,省了接近2000万吧,这样既满足了国家的要求,使企业还可以承受的。

  用市场手段倒逼企业节能减排是天津市综合治理雾霾的一个法宝。随着新标准的实施,现在天津市有近500家污染企业关停退出,2500多家企业主动进行减排改造,全市增加近百套脱硫除尘设备。天津市环保局副局长谢华生说,仅今年7到9月,天津市二氧化硫排放下降1300吨,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9300吨,企业主动治污积极性明显提高。

  谢华生:从这个角度来说,经济的手段比行政的手段,对企业来说能更好地调动它治污的积极性,从原来的被动治污、被动减排,现在是主动治污、主动减排。

  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虽然效果初现,但是面对错综复杂的污染治理工程,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仍是重中之重。为此,天津市在去年启动了“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其中部署的《清新空气行动方案》中有两个指标引人注目。一是到2017年,天津PM2.5年均浓度在2012年基础上下降25%,二是五年内煤炭消费量比2012年减少1000万吨。为了控煤,天津先做“减法”,其中核心一环就是将城区里的燃煤电厂全部搬走,改建新的燃气电厂,全市163座燃煤供热锅炉也全部改烧天然气。在天津武清华电燃气能源站,这里就是高效率利用天然气实现了为周边工业区的发电、供热。

  天津华电福源热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云山:在我们这个项目周边新增的住宅、武清商务区,这些面积现在通通都使用我们这个项目来供热,相当于武清区最近这两年少建了600蒸吨的锅炉房。

  除了控煤外,控车、控尘、控工业环境污染和控制环境准入等多项防治计划也同步推进,渐次铺开。针对城市汽车尾气排放,天津市将在进津的主要交通路段建成由固定检测门站与流动检测车辆组成的汽车尾气监控网络,既防止尾气超标车辆进入城区,又能加快老旧车辆更新换代。

  天津市环保局机动车污染防治处处长郭康伟:通过我们连续的开展专项执法行动,现在超标的车辆在路上是在逐步下降的。因为这个东西他有一个震慑力,执法只是一个手段,那么我们最后的目的就是要规范机动车管理,加强它的监管,使一些高污染排放车辆,他自觉的去治理,或者是他就不开了、淘汰了。

  综合施策、立体治污,再加上日益完善的雾霾应急响应,目前天津的空气质量正得到逐步好转。

  天津市环保局副局长谢华生:截至9月底,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141天,比去年同比增加了31天,达标比例为51.6%;重污染天数15天,同比减少19天;六项主要污染物中PM2.5和PM10平均浓度为76微克每立方米和127微克每立方米,与去年同比下降19.1%和11.2%。

  但是应该看到,环境破坏非一日之寒,治理恢复也非朝夕之功。天津正处经济高速期,对燃煤需求量较大,而施工工地多也使得扬尘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天津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冯银厂表示,虽然天津在治理雾霾上已显现成效,但在污染物排放量不变的情况下,短期内的空气质量变化跟气象条件关系最大,治理任务任重而道远。

  冯银厂:从2014年监测数据来看,和同期去年相比,尤其是颗粒物像PM2.5和PM10是有明显下降,还是有治理效果的。但客观上看,我们的重污染是在高位运行,即使有了改善还是在重污染程度上,决定性因素还是结构上的原因,这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短期内还是跟气象原因有关,我们需要客观看待,重污染出现不代表污染物排放量增加了。(记者陈庆滨)

上一篇:国际金价3天暴跌50美元
下一篇:奥媒报道油价降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发表评论
工作联系QQ:3111680931。
© 前沿中国网【www.qyzgx.com】© 2005-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