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红》剧照。
11月8日晚,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歌剧节上,我省凉山州歌舞团演绎的原创大型民族歌剧《彝红》惊艳亮相,故事感人,演出精彩,观众看后好评不断。
第二届中国歌剧节由文化部和湖北省政府共同主办,是在党中央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后举办的一次国家级艺术活动。10月29日开幕后,来自全国各地的20台精彩剧目,在武汉市的6个场馆陆续登场。20台剧目中,不乏中国歌舞剧院、中央歌剧院和一些省级歌舞剧院选送的节目,凉山歌舞团的这台《彝红》,是所有剧目中唯一的一个市州级歌舞团剧目。
11月8日晚,武汉市洪山礼堂,1400多个座位座无虚席。《彝红》主要剧情是,1935年红军长征过凉山,刘伯承与彝族头人果基小叶丹在彝海边歃血为盟,建立了第一支少数民族地方红色武装,留下了一面见证“彝海结盟”的旗帜。彝家姑娘妮扎嫫从家中出逃,遇见了负伤的红军战士天红。红军顺利过凉山后,天红留在彝区继续开展革命工作,他与彝族青年拉铁也结为好友。为了给果基小叶丹夫人传递消息,天红与拉铁牺牲在大凉山这片土地上。妮扎嫫在悬崖边遇到携带旗帜躲避敌人追杀的果基夫人,为掩护果基夫人,妮扎嫫也牺牲了。
为了保护旗帜,实现丈夫的承诺,果基夫人将这面浸染着彝汉人民鲜血的旗帜缝在自己的百褶裙里,直到1950年,她才亲手将旗帜交给解放大凉山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
如今,这面凝聚着红军和彝族人民深厚情谊,见证凉山彝族对中国革命重大贡献的旗帜,仍然保存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
“《彝红》演得非常精彩,故事很感人,演员也演得好,灯光和彝族服饰都很漂亮。”演出结束后,武汉市民张先生评价说。
华西都市报记者徐湘东
原标题:民族歌剧《彝红》“惊艳”中国歌剧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