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单双号限行常态化“命题”争议背后,公共交通保障能力成为关注焦点之一。如果单双号限行常态化政策成真,机动车尤其是私家车减半过后北京公共交通能否扛得住?
截至2014年10月末,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达561.3万辆,驾驶人892.8万人。公共交通保障能力与机动车尤其是私家车减半后担负的交通量相比,匹配能力存疑。
从实际情况看,我国大型城市在公交保障上还远未达到私家车大量限行后的实际需要。在2013年9月16日北京地铁4号线及大兴线发生故障后,北京公交集团加派130辆公交车疏导乘客,但与4号线平时每日130万人次~140万人次的运量相比,显然无法满足运力增加需求。今年11月,北京曾在APEC会议期间再次实行单双号限行措施,但就在11月6日,北京地铁5号线因拥挤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当天,北京地铁全网的运量达到1114万人次,这也成为人们对单双号限行政策常态化实施担忧的一个“注脚”。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通管理工程系教授高万云认为,单双号能否常态化,不能单纯从某一个部门某一个角度来看。比如说从公安交通管理的角度,或者是环保部门的角度来看,APEC会议期间采取单双号限行措施,路上的车辆大量减少,肯定对缓解交通拥堵、改善空气质量有很好的效果。但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交通还涉及生产、生活、经济发展等诸多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