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一室为两老摸黑吃饭的地方
乐山新闻网讯(本网记者)在五通桥城区文化路原物资局背面,有一条通向五通桥工业学校的水泥路坡道,坡道右侧一块三角地带斜坡上,有一个近30平方米的废弃公厕,公厕内居住着一对未婚同居的老人。67岁的古桂英婆婆称,她已在此栖身了30多年。10多年前,现年79岁的杨俊安大爷“无家可归”,又投靠了她。从此,尽管水电不通,二老相依为命。
12月7日下午,来自乐山、五通桥两地的5名爱心志愿者利用周末的机会,相约看望老人。据了解,因为两位老人各有子女,不符合民政救助政策,两人又拒绝了由爱心团队物色的免费住所。对于如何改善两位老人恶劣的生存现状,所有好心人都犯了愁。
志愿者送来旧床垫
住所:垃圾如山一片漆黑 屋顶漏水木床散架
7日下午1时许,爱心发起人黄丽华与其余4名志愿者一道,如约赶到了两位老人的住处。这是爱心团队第三次为两老送去鸡蛋、大米、菜油等生活必须品,清扫卫生。唯一不同的是,此行又有新人加入。
记者看到,老人居住的废弃公厕低矮简陋,分为三室,似曾搭棚扩建。屋内无任何照明设施,码放的废旧物品杂乱无章,无插足之地。中间一室为出入通道,右侧一室像是废弃公厕的主建筑。左侧一室为两位老人的“卧室”,因屋顶漏雨,木床受潮散架,床上的垫絮已经霉变腐烂。
据两位老人讲述,10多年前,每到雷雨季节,就有一股山水穿屋而过。公厕后面的厂房易主后,新主人才把这股山水避开。
如果不是记者亲眼所见,很难把开豪车的帅小伙与献爱心的“公德男”视为一体。当天,来自乐山城区的两名“80后”小伙充当了打扫卫生的主力军。经过2个多小时的劳作,5名志愿者才把堆积如山的垃圾搬出室外,又就地取材将木床修好,铺上了专程送来的床垫。由于时间关系,大家商议改日翻修漏水屋顶。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