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州新闻 > 内容

四川凉山州5岁男孩患先天性骨骼畸形 获义诊救助
发布时间:2014-12-9 16:22:26   作者:佚名   点击:

  人民网成都12月8日电 (朱虹)7日早上8点,离义诊开始还有一个小时,唐光(化名)就带着5岁的儿子小辉(化名)来到四川省康复医院排队。

  32岁的唐光,是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人。一周前,他去县残联给儿子领残疾证时,得知了四川省康复医院义诊的消息。

  “医生说能给孩子治。要不然都不知道花多少钱,带他去哪儿治病。”唐光望着儿子,叮嘱他慢点。清晨,门诊大厅的人不多,他也就由着小辉跑来跑去。

  前往住院部的父子二人。(朱虹 摄)

  给儿子办残疾证 获“义诊”喜讯和17200元救助经费

  “儿子的胳臂不能像常人一样灵活翻转,有时拿东西得两个手捧着。”唐光所说的胳臂不能灵活翻转,系因胳臂的旋转功能丧失,而妨碍了手的精细活动。这在医学上被称为“先天性双侧上尺挠关节融合”,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骨骼畸形,发病率较低,治疗较困难。

  据唐光介绍,小辉1岁半时,家里人就发现了孩子身体的异常。“到攀枝花的医院拍了片子,医生说要先住院,但病情没有确诊。”唐光说当时孩子小,又一直在哭闹,加上经济原因,最终没有住院治疗。但他心里盘算着,将来要治肯定要花不少钱。于是,为了给儿子攒钱治病,唐光选择了外出打工。

  “打工总比种田挣得多,多挣点才能带他去大医院看病。”唐光说,前两年工作不好的时候也没存下钱。今年年初他和同乡去新疆的工地做木工,到11月份挣了3万多块钱。

  5岁的小辉已经意识到自己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地方,“我这个胳臂,不能转过来拿东西。”他认真地比划着动作。

  唐光害怕儿子上小学后学习不便利,也担心长大后儿子的自卑情绪会增加,计划着赶紧带儿子看病。“3个月前,外公先带孩子去县医院拍了片,在当地残联办了残疾证,希望能得到一些医疗补贴。”他说。

  “上周,去残联领取残疾人证,才知道了义诊的消息。”记下联系电话后,唐光很快和医生沟通了病情。12月6日,他带孩子从西昌坐了10个多小时的火车赶到成都,在医院附近的小旅馆住了一夜,就盼着能早点能见到医生。

  唐光说,没想到,这次意外得知的义诊机会,不仅能够给孩子治病,还为他们提供了17200元的救助经费。

  在医生办公室,小辉告诉记者,说要做截骨。记者问他,“你知道什么是‘截骨’?”他说,不知道,但做了就好了。 

  国家级救助项目将持续为患者治疗

  四川省康复医院矫形骨科副主任医师汪建国称,将通过截骨治疗和后期训练治疗小辉的病,最终借助肩关节的旋转功能带动手臂的旋转功能。

  “在接受矫正治疗后,将有效改善日常生活中前肢的使用功能,小辉的左手可以接东西,右手可以拿东西。一般不注意,不会发现和正常孩子的差别。”汪建国表示,早期矫正后,对于孩子未来的正常生活有很大好处,无论是生理或心理都能得到有效帮扶。

  记者了解到,唐光所说的17200元救助经费来自于一项正在开展的“七彩梦”贫困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康复救助项目。该项目主要针对年龄在16岁以下,符合肢体矫治手术指征,有康复需求的贫困肢体残疾儿童进行救助,并且优先资助城乡低保家庭的贫困肢体残疾儿童,是一项惠及四川省贫困肢体残疾儿童的国家级救助项目。

  汪建国说,今年他和同事曾前往偏远山区筛查符合国家“七彩梦”项目救助的对象,“今年我院共有477个治疗名额,目前已经治疗了100多例,剩余名额可持续至明年为需要的患者治疗。”

  谈及医院开展的义诊活动,汪建国说,17200元救助经费,对于一些病患后期的康复治疗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对于像小辉这样的先天性疾病患者来说,更需要提高社会对残疾人问题的理解,持续动员人们支持维护残疾人的尊严、权利和幸福。

原标题:四川凉山州5岁男孩患先天性骨骼畸形 获义诊救助

上一篇:绵阳女子算命被骗全裸许愿 情夫为此敲诈被判刑
下一篇:丈夫身亡获赔110万 妻女仅得零头 状告公公婆婆

发表评论
工作联系QQ:3111680931。
© 前沿中国网【www.qyzgx.com】© 2005-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