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泸州一小区游泳池。
一年开放一次,一次只开放1至2个月,其余时间都处于闲置状态——这种游泳池,被泸州的游泳爱好者戏称为“僵尸游泳池”。江边玩水不安全,游泳池成了不少泸州人避暑降温的首选。而小区游泳池因为收费普遍较低,且离家最近,很是受市民欢迎。但是,近日记者走访泸州城区的多家小区游泳池发现,这些复活的“僵尸游泳池”在卫生、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而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相关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难题。
三个问题
水质堪忧 部分泳池两周换一次水
虽然游泳池就在小区居民眼皮子底下,但部分小区居民表示很难得亲眼见游泳池换水。记者走访的几个游泳池工作人员均称,他们每天都对泳池内的水进行消毒,但对于换水,有的称一星期会换一次,也有的直言不讳地称,一般是两周换一次。
某小区游泳池老板钟先生表示,游泳池每天会对池底进行吸尘,并每天公布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工作人员会在本子上进行登记。但是,当记者提出查看登记簿时,钟先生表示不愿意提供。记者在走访的6个小区游泳池中,对于消毒和换水情况,均不能提供有效资料作为佐证,只表示“换水的时候居民可以监督查看”。
安全堪忧 无证暑假工兼职救生员
按规定,游泳池的救生员需要经过培训获得救生员资格证书后方能上岗,但记者走访发现,泸州不少游泳池存在聘用无资格证书的暑假工当救生员的现象。在某小区游泳池,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救生员告诉记者,他是泸州某高校的学生,游泳水平很不错,会人工呼吸等急救技能,但并没有拿到救生员资质证,“假期没事做来打暑假工,第一次当救生员”。
“像我们这样的小区游泳池,不可能固定地聘用救生员和管理人员,因为每年只有1至2个月开放。”一些游泳池经营者表示。
管理缺位 相关规定遭遇执行难
由于小区游泳池对外开放,外来人员均可自由进出小区,对于小区居民来说也是一个安全隐患。在记者走访的几个小区,均能轻易进入小区内,未遭遇门口保安询问。外来人员自由进出小区成了普遍的现象,居民们担心小偷也可以混进小区。对此,一小区物管表示,不久将对进入小区游泳的人员实行身份证登记,目前物管方已经加强了巡逻。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