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创新实验田·中国绵阳科技城”点击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任毅
2015年1月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会场。
当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将我国科技至高荣誉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发给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顾问于敏时,全场掌声雷动。
这位有着中国“氢弹元勋”之称的国之功臣,在上世纪60年代,曾在绵阳这个为我国孕育“两弹一星”的城市里,抱着以身许国的坚定信念,隐姓埋名,为共和国长空铸剑。
光阴荏苒,岁月峥嵘。如今在绵阳的“两弹城”,还保留着包括于敏在内的王淦昌、邓稼先等16位院士在这里工作生活过的痕迹,并成为承载我国“两弹一星”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而也正是因为这座“我国重要的国防军工与科研生产基地”城市中富集的科技资源优势,绵阳,被党中央、国务院赋予了建设绵阳国家科技城,为我国实施军民融合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经验与作出示范的国家使命。
在创新中国这一激越飞歌的时代大潮中,绵阳借科技之光,扬两弹精神,在探索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之路与创新型城市方面砥砺前行。
点击:核心词之一“四大平台”
2014年12月12日,在绵举办的中国科技城政策推介会,让包括来自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的800多家企业的负责人,深深地感受到了创新创业的“绵阳机遇”——
就在几天前的12月3日,在由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决定在此前批准的绵阳科技城比照执行中关村科技创新和产业化“1+6”先行先试政策的基础上,再次决定在绵阳科技城推广实施另外4项激励创新创业先行先试政策。
“这系列重磅政策的落地,标志着绵阳科技城在获得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方面实现了一个重大而又利好的历史性突破。”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士认为,“一方面它将产生强大的‘诱发效应’,激活目前绵阳境内富集的国防科研院所、军工企业与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加速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的激情;另一方面将产生强大的‘集聚效应’,在更大范围内吸引更多的企业、院所、人才,包括中央级事业单位,到绵阳科技城充分享受这一政策红利,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随着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作为国家重要创新基地的绵阳科技城,也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对此,国务院有关领导对绵阳科技城的建设提出了“理应有所作为,而且该大有作为!”的厚望。
承关怀而奋进!在务实推进绵阳科技城的建设中,去年以来,绵阳进一步聚焦核心与领导力,着力打造“政策支撑、创新创业、开放合作和产业承载”这“四大平台”。随着中央政策的落地,及其省委省政府为支持科技城而“量身定制”的十条政策,以及绵阳方面23项支持创新创业与产业发展政策的全面出台,绵阳国家科技城由此形成了中央、省、市三级完整的政策体系,正日渐成为西部“政策洼地”与“创新高地”。
循着“统筹规划、产城一体、先行先试、军民融合、创新驱动、开放发展”的理念,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总投资20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开工,为今年的“项目落地年”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根据规划,到2020年,集中发展区将基本建成30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形成100平方公里的主体框架,为科技城突破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承载平台支撑。
在实字当头、干字为先中,作为国家三大重大科技专项的“三新城”(科学新城、空气动力新城、航空新城)建设稳步推进,建成后将成为我国重要的激光环保、空气动力、航空发动机研发和产业基地,持续增强绵阳国家科技城在我国尖端科学的领先地位与发展内力。去年全市R&D占GDP的比重达到6.58%,居全国第一位。全年绵阳新增军民融合企业102家,实现销售收入1550亿元,同比增长18%;年内科技城范围内新签约项目190个,其中投资总额亿元以上项目81个,10亿元以上的项目12个,履约国内省外项目92个,投资总额920.1亿元,到位资金242.4亿元。仅中国科学院系统年内在绵阳科技城落地的合作项目就达到上百项……
“绵阳是中国唯一的科技城,是国家三线建设布局的重要国防工业科研生产基地,经过多年发展,已具备丰富的科教资源、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坚实的产业基础。我们将全力支持绵阳科技城建设军民融合创新试验区,打造中国西部‘硅谷’,建设世界知名科技新城,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去年10月16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上,省委书记王东明如是殷切期望。
点击:核心词之二“产业尖子”
2014年6月26日,宝马N20发动机在绵阳正式达产。这是宝马集团百年来在全球首次授权在体系外企业生产宝马发动机。
该项目投产后将形成年10万台N20发动机的产能,年新增营业收入40亿元以上。华晨集团绵阳南方基地由此将在目前年10万辆整车、30万台发动机的基础上,新增10万台宝马N20发动机产能,成为绵阳又一百亿企业。这一项目的落地与投运,开辟了一条自主品牌汽车掌握世界先进发动机技术的新途径,对于提升我国发动机的研发制造能力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2014年12月26日,在四川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绵阳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首款“绵阳造”纯电动多功能城市SUV正式下线,这也标志着年产12万辆整车的川汽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正式落成,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之一。
与之同时,从去年下半年以来,绵阳还与天津力神达成了在绵建设锂电池生产基地的战略协议;拥有包括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的中国高科公司投资3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部件项目目前已落户绵阳。在我省打造千亿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东风中,绵阳计划用3-5年时间,把绵阳建设成为集研发、制造、检验检测、展示体验于一体的中国西部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从一块玻璃,就拥有50余项国家专利技术及其打破国际垄断的“绵阳造”盖板玻璃实现大批量生产,到由九洲集团牵头启动国家首批北斗区域应用城市建设示范项目;从成立中国(绵阳)科技城信息安全产业联盟,发力“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和军民融合特色的国家信息安全产业基地”,到百家软件企业集中入驻绵阳软件产业园,过去一年,绵阳在突出科技引领,强化产业支撑方面攥子为拳频频出招,干部和企业家们都蛮拼的。
也就在于敏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当天的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作为绵阳电子信息产业重要支撑以及川企百强排行榜第一的长虹集团,两项科技成果一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成为我国家电业唯一同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企业。近年来,直面互联网大潮的持续冲击,长虹通过启动智能战略,建成了全球首个完整实现互联、互通、互控的家庭互联网产品形态。在继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长虹成为全球首个推出家庭互联网解决方案的企业。
诚然,面对新常态,其表面上是增长速度的换挡,其本质则为增长动力的转换。在此背景下,只有以科技创新为先导推进结构调整,才能实现经济升级;只有以结构调整为目标促进科技创新,才能实现创新驱动;只有在关键领域的科技创新上取得领先优势,才能在经济升级上挖掘新动力、赢得主动权、抢占制高点。
由此,在以创新为引领,持续提升原有优势产业的同时,绵阳还精准“点穴”,优中选优地将“4+3”战略性新兴产业(即,信息安全及下一代互联网、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航空与燃机和北斗卫星导航、新一代显示技术、3D打印及机器人)作为支撑绵阳未来发展重要牵引,锻造发展新势能。
目前,这七大产业均完成了布点占位,并通过企业的高点切入向产业链的前后端延伸。这七大“产业尖子”均具备技术含量高、产业附加值高、资源能耗低等特征以及有着较高的产业乘数效应和较强的产业引领作用,将为绵阳科技城进一步地融入全国乃至全球生产体系高端环节,抢占经济制高点,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提供重要契机!
点击:核心词之三“涌泉计划”
“在绵阳,我们赢来了事业的‘赛点’。”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时代大潮中,绵阳中视迪威激光显示技术公司的总经理张大为心中充满感慨。
“激光显示技术是继黑白显示、彩色显示和数字显示后的第四代显示技术,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但目前实行量产的公司非常少,全四川只有我们一家,有人说我们是‘孤军奋战’。”
创业的种子,在这片充满希望的“阳光”与“土壤”中开始了“萌动”与“发芽”:张大为说,“这里‘给力’的创新创业环境让我们并不感到‘孤独’。”他讲,仅一年多的时间,他们就获得了十余项激光显示行业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研发出了包括激光电影放映机、4K激光工程投影机和全球首款激光户外三防投影机等十余款产品和全套系统解决方案。其中,激光数字电影放映机成功通过DCI(美国好莱坞数字影院倡导组织)认证,成为全球范围内仅有4家获得该认证的企业。
就在去年10月22日绵阳举行的人才工作会上,这一创新创业团队还令他们多少有些“意想不到”地得到绵阳方面100万元的资助。胸带红花,肩披锦带,也就在当日的人才工作会上,绵阳再次一次性地拿出6650万元在鲜花与掌声的“高礼遇”中重奖创新创业人才与项目,单项资助最高金额达200万元。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所言:“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在科技城建设中,绵阳方面把人才工作作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金钥匙”,“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不吝投入保障人才”,奋力将绵阳科技建设成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军民融合示范地、科技创新策源地、科技成果集散地、创新人才汇聚地、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地。
“既需大企业出手,也需中小微企业出力”,也正是以营造一个“大企业顶天立地,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产业生态为着力方向,在省长魏宏的关心和重托中,绵阳在继启动“千英百团”计划,对于引进的创新创业团队,最高可给予500万元奖励的之后,去年绵阳又推出“涌泉计划”——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从“金苗”到“卓越”的生命周期,出台33条“高含金量”的扶持政策,涵盖创新企业从创意萌芽、蓄势培育、稳定成熟各阶段资助政策全过程覆盖,以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像喷薄的泉水一样,源源不断,涌流而出……
同时,针对在校大学生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绵阳还出台了“十个有”在内的系列扶持激励政策,包括创业有资助、培训有补贴、场地有保障、住宿有公寓、税收有优惠、贷款有贴息等等。
在此期间,绵阳建成了科技城创新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等60余万平方米的创业孵化平台,并整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西南科技大学等科研机构的数千余台(套)设备提供给有需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使用……
“带着一个富有创意的大脑和干事创业的激情,就可以在这里实现你的创业之梦!”仅在去年,绵阳就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985名硕士、304名博士与上万名包括“211”院校在内的高校毕业生到绵阳创业就业。全市去年所申报认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684家,其中新注册2227家,相当于每周就有四十余家科技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在绵阳诞生。
在这批“新派力量”中,有的创业“小伙伴”在创业当年就欣喜地实现产值800余万元;有的成立一年半就将产品卖到了印度,一次性签单7500万元;也有的把一块比纽扣还小的手机振动产品做到了上亿的产值;还有的跻身国内警用无人机领域领军企业行列。而张大为和他的中视迪威的伙伴们,眼下正加紧建设他们激光显示终端配套产业园,打造全国首个激光显示产业基地……
这座被党中央、国务院命名的“科技城”,正在一个叫作“中国梦”的伟大时代中与这群意气风发的创业者们一起成长!
原标题:绵阳:让创新驱动成为撬动发展的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