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幼儿班学生写字。(易佳 摄)
人民网成都1月20日电 (通讯员 易佳)“一间给爷爷和他的书住,一间给奶奶和平平住,一间给爸爸妈妈住……”山寒水瘦的冬日,从广元昭化区紫云乡中漕小学传来的清亮的读书声,给寂静的大山增添了几分生机。
这是一个特殊的学校,教师王金玉和4个学生。
“这里偏僻艰苦,孩子们上学不容易,只要学校不停办,我愿意一直教下去。”1984年走上教师岗位的王金玉,31年里始终坚守在这片大山,坚守着三尺讲台。
她说:“孩子们的快乐成长是我最大的满足”
王金玉每天早上七点半左右,她背着一只50斤装的塑料水壶来到学校,“这些水是用来给孩子们做饭、洗手、洗脸和打扫卫生。”1月16日早上8点,记者见到王金玉的时候,她刚将背过来的水倒进学校厨房的小水缸。
王金玉一边和记者聊天,一边洗海带、泡粉条、切肉、配料……
“离上课还有半小时,我得提前把午饭的所有食材准备好。”大约八点二十分,王金玉终于忙完厨房里的事情,回到办公室准备上课。
“同学们,下面到了‘给生字宝宝找朋友’的游戏时间了,谁先来?”语文课上,王金玉精心设计的小游戏令课堂趣味大增,孩子们迅速举起小手跃跃欲试。
幼儿班的1名学生与一年级的3名学生共用一间教室,王金玉总是先教导完幼儿班的学生、布置好作业后,再抓紧时间给一年级的孩子上课。语文、数学、体育、美术、音乐……两个班级的49节课17个科目都是王金玉一人执教。
上午第二节课后,趁着孩子们的自由活动时间,王金玉又钻进了厨房,淘米蒸饭、把菜焖在锅里。中午,照顾4个娃娃就餐后她才开始吃饭。
“孩子们的快乐成长是我最大的满足”,王金玉平静地说。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