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前沿经济 > 内容

吕梁的红与黑
发布时间:2014-9-2 14:16:13   作者:张海洋   点击:

    8月26日,山西吕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明珠被有关部门带走,同日被带走的还有至少三名知名富豪。

    吕梁已成山西反腐要津,包括郑明珠在内,已有五名任职、曾任职于吕梁的高官先后落马。2014年2月20日,山西省委决定免去丁雪峰吕梁市委副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免去丁雪峰吕梁市市长职务;2014年5月29日,中央纪委网站宣布吕梁市委常委、副市长张中生被查;6月19日,山西省委常委、副省长杜善学被查,杜曾任吕梁市委书记;8月23日,中央纪委网站宣布,山西省委常委、秘书长聂春玉被查,聂曾任吕梁市委书记,也系杜善学在吕梁的前任。

    今天的吕梁,革命老区的名片早已退居二线。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红军东征的主战场、晋绥边区首府和中央后委机关所在地。今天的吕梁人以及吕梁之外的人,谈及这片红色沃土,很少有人再去提及那部描写抗战时期吕梁人民不畏牺牲、前赴后继的小说《吕梁英雄传》;也很少有人再去看那部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也许,还有人会唱一唱那首《人说山西好风光》,只不过歌词在民间已被篡改,“人说山西好地方,黄米黑煤实力强。人说山西好风光,谁当领导谁心慌。”

    那些穿越时代、影响过几代人的、孕育于吕梁的红色经典渐行渐远,吕梁的名片也由红变黑。煤,才是吕梁的新符号,虽然在煤炭大省山西,这样的符号没有独一无二的特质,但在山西,煤老板最多的地市当属吕梁。有数据显示,煤改前,吕梁355个煤矿中只有一个市属国营煤矿,其余均为民营;煤改后,吕梁民营煤企仍占总煤企数量的70%。2008年至2011年,煤价持续走高,地下的煤炭黑金给煤老板们带来了巨大财富。

    山西11个地级市中,吕梁最为年轻。2003年吕梁才晋级地级市,成为地级市之前,吕梁的各项经济指标在山西省地市排名中非常落后,甚至被人笑称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 但从2003年起,聂春玉开始主政吕梁。在吕梁浸淫8年,媒体称聂春玉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他凭借自己较高的理论水平,以及吕梁当地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再加上一路猛涨的资源价格,待其于2011年升任山西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之时,吕梁已成山西经济重镇。2010年,吕梁经济总量持续攀升,首次突破800亿元大关,达到了845.5亿元,同比增长21.0%,总量排名全省第四,增速排名全省第一。

    在山西,煤炭就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承载了千万矿工的血泪,又强有力地支撑着山西的GDP,其间利益纠葛很难厘清。在山西,落马官员很难与煤炭逃脱干系,称得上是“成也‘黑金’,败也‘黑金’”。曾有山西官员分析称,“在煤矿监管不规范的起初,‘黑金’交易和腐败可谓是一种野蛮生长的状态,在停产、整顿、兼并、重组的过程中,照样涉及到若隐若现的腐败,导致大量国有资产流失”。

    不过在吕梁,官员和煤老板的关系似乎更为亲密。聂春玉落马之后,媒体在盘点山西政商朋友圈时指出,在煤炭重镇吕梁,“政商两界已经不分你我,官员需要钱的时候,老板们双手奉上,老板遇到问题了,官员出面摆平。以致在吕梁当地,人们说起某家企业时,直接就以某某领导的企业称呼。”

    官员身后都有一个“金主”,这在吕梁是常态。因为在吕梁,官员要想升迁,没有钱行不通。此前网上有说法称,在吕梁市一顶县委书记或县长的“乌纱帽”已经价值千万元,而据记者实地调查得知,“千万买官”在当地并非虚谈。另据知情人士称,当地还有一名副县长在争取上位时花费七八百万元,最终也未能成功。在吕梁,官员竞选时找老板借款或由老板资助上位,在当地官场已是公开的秘密,具体价位则视官位不同而定。

    历史学家费正清曾如此形容政商关系,“中国商人具有一种与西方企业家完全不同的想法:中国的传统不是制造一个更好的捕鼠机,而是从官方取得捕鼠的特权。”煤老板不是慈善家,他们“捐助”官员的钱当然不是无偿的,官员们享用了煤老板的资助,自然会和煤老板们一道分享“捕鼠的特权”。

    好在,当前持续的反腐正在瓦解政商关系这种畸形的结构。一旦交往过密的官员落马或者煤老板被抓,他们营造的政商联盟圈必然会迎来一场不小的“地震”。与郑明珠同日被带走的还有吕梁市的多名富豪。《财经》记者查实的有山西大土河焦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贾廷亮、山西中阳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袁玉珠、吕梁市山西离柳焦煤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邸存喜。当地政、媒两界人士认为,此三人系被聂春玉案牵出。此外,早在今年3月,山西联盛能源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邢利斌被查,其与杜善学关系匪浅。

    受益于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红色”吕梁在向煤炭重镇转身并创造经济增长神话的同时,“不幸”沦为了贪腐重灾区。这场“地震”之后,吕梁的官员和煤老板会不会相忘于江湖?

    文/陈方(资深媒体人)

上一篇: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国标今起实施 仍然难免“裸奔”
下一篇:国内油价或迎今年首次“三连跌”

发表评论
工作联系QQ:3111680931。
© 前沿中国网【www.qyzgx.com】© 2005-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