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30日,阮中明在马鞍山烈士陵园里将革命烈士墓碑上的灰尘擦掉,从2006年开始,阮中明就开始守护着这些烈士。
马鞍山烈士墓碑文
马鞍山烈士墓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这里安葬着原川西军区为解放和建设大西南,献出宝贵生命的四十余名革命烈士。他们是高义文、耿福堂、王荣会、杨仕伍、牛明森、路元贞、付贵寿、范家音、丁家德、毕立华、杨子和、徐乃谨、程永具、李泽勋、甄英杰、孙若翰、王范娃、粟贵林、钟国贤、陈洪庆、陈贵荣、陶锐、刘文彬、郭俊虎、郭孝祥、李森、沈玉清、张友山、向逢春、黄定群、李铭、戴锦瑞等。
成都马鞍山路,是一条依傍在繁华的一环路边上的小巷,高楼中间,有一块种满松柏的平地,在闹市中显得格外肃然。这是一片烈士陵园,里面埋着41名烈士,他们有的牺牲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剿匪作战中,有些则是在和平年代中为守卫祖国和平而献出生命的勇士。
年近50岁的阮中明是这块陵园的管理员,2014年9月30日,是第一个国家烈士纪念日。在这片不过600平米的土地上,他已经守护了8年。
城市中的烈士岛
8年前,阮中明成为了马鞍山烈士陵园的第二代守墓人。他听老辈人讲,这座陵园最早在1950年就有了,当时这里的边上还是农田,烈士们被集中埋葬在了这样一个安静的处所,在他们当中,甚至有些人已经和祖籍失去了联络,很多年都没有亲属来祭奠。
上世纪80年代,政府曾经对这片陵园进行了重新修缮,并为烈士们立碑纪念,周围也竖起了围墙。随后几年,陵园附近的高楼陆续建起,陵园真正成为了城市中的烈士岛。
“这些人牺牲的时候,不过20来岁,有些还是十七八的小伙子。”在陵园附近生活了几十年的胡大爷指着自己说,要是他们还活着,应该也能和自己一样住楼房了,“就这么看了几十年,让高楼这么一围,很多年轻人都看不到他们了。”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