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的安顺,各行各业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作为安顺市山地农业的一大特色——山地畜牧业正在强势崛起,不断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全市畜牧业产值从10年前的4.59亿元增长到44.5亿元,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3.4%提高到47.9%,增长了14.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中,畜牧业收入增加到1867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21%。
现代生态畜牧业蓬勃发展
安顺优越的地理区位,温和的气候条件,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市委、市政府抓住这一地域优势,深谋远虑,相继出台了《关于建设生态畜牧业强市的决定》、《关于加快建设现代生态畜牧业强市的意见》等政策,大力发展畜牧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有力,抓住关键环节和发展重点,加快了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进程。各项发展指标每年均以2位数以上速度增长,实现了粗放型散养向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快速转型,实现了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快速提升,成功打造了优质肉猪、优质蛋禽、优质肉牛、特色养殖等四张生态畜牧业名片,使安顺市畜牧业总体呈现出发展好、体系全、结构优、贡献大、后劲足的良好势头。畜牧业已成为安顺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生产方式快速转变,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发展迅速。在畜牧业发展从千家万户、中小规模散养转型走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的关键时期,安顺市抢抓机遇,积极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通过招商引资、引导广大社会资金投入、融资等方式指导建成了一批以贵州镇宁真源生态养殖公司、华西特驱希望集团、贵州柳江集团、吉泓公司等为代表的规模大、标准化程度高、设计管理科学的现代化规模养殖场,为安顺市畜牧业发展转型提供了经验和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据统计,安顺市生猪规模养殖比例47%,肉鸡规模养殖比例71%,蛋鸡规模养殖比例100%,远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随着畜牧业已经由传统的小规模分散饲养向集约化规模饲养转变,为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安顺市按照“养殖集中化、粪便资源化、污染减量化、治理生态化”的思路,致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生态畜牧业,探索建立了节能和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力争走出一条具有山地特色的绿色牧养生态发展之路。
在普定县猫洞乡的 “十公里”的生猪养殖带,一个个成规模的养殖场将养殖区和生活区分开,养殖产生的畜牧粪便有效地转化成沼气或梭筛桃树的肥料,循环农业的模式在这里初现雏形。西秀区蔬菜产业示范园区蔬菜园区引进的生态循环规模养殖示范项目,正在逐步实现生猪养殖、有机生态水肥一体化农业种植、猪-沼-菜(渔)生态循环规模种养殖、观光科技蔬菜大棚一体化经营。
畜牧产业链日趋完善
通过10年的发展,安顺市畜牧业基础体系不断健全。率先在全省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动物防疫体系。畜禽良繁体系从无到有,建成原种场、扩繁场、改良点相互配套的三级生猪良繁体系,成为全省较大的外二元母猪和外三元杂交仔猪供应基地,生猪良种化率达95%以上。饲草饲料体系从无到有,建成生搏、湘大等饲料生产企业,形成80万吨的年生产能力,工业饲料入户率达100%。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从无到有,建立了运转有序、监管有力的市县畜牧业执法、监管、检测机构。
产业层次快速提升。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比例达47%,全省最高。蛋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例达100%,存栏蛋鸡500万羽,河南柳江集团进驻安顺,带动全市乃至全省蛋鸡产业发展。培育畜牧国家级龙头企业11个,省、市级龙头企业36个。创建了“柳江绿色鸡蛋”、“柳江双有机蛋品”、“牛来香系列产品”、“旧州辣子鸡”、“雨润集团安顺黄瀑公司冷鲜肉”等知名品牌。认证96个无公害畜产品产地及产品,绿色畜产品4个,有机蛋品2个(通过欧盟和中国双有机认证)。
生猪产业已经形成了产前、产中、产后完整产业链条,产前有华西特驱希望集团生搏科技、唐人神集团湘大公司等国家级饲料加工龙头企业,产中有华西特驱希望集团、真源公司等年出栏万头以上的猪场21个,产后有国家级定点生猪交易市场和雨润集团安顺黄瀑公司屠宰销售物流体系。禽蛋产业在柳江集团的带动下,基本形成基地加标准化规模场加大户、市场及物流体系一体化产业链条。肉牛产业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有黄龙公司、牛来香公司、金凤徕公司为龙头的20家牛肉深加工企业,有幺铺肉牛交易、屠宰和花江大牲畜交易等国家级定点市场。
畜牧品牌享誉四方
途经沪昆(安顺段)、安普等高速公路的旅客在公路沿线随处可看到一间间红顶蓝身的小房子,这是安顺为打造百万羽生态牧养绿壳蛋鸡产业带特制的“鸡别墅”。
安顺市百万羽生态牧养绿壳蛋鸡产业带建设自2013年10月启动以来,成功探索出果下、林下、草地、荒山荒坡等山地生态牧养绿壳蛋鸡模式,在短短的一年间,形成安顺特色“红瓦绿蛋”亮丽名片,目前已建成山地生态牧养绿壳蛋鸡基地31个,存栏50万羽。
在肉牛产业方面,产业链日趋完整,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发展模式新颖可行。有幺铺肉牛交易、屠宰和花江大牲畜交易等国家级定点市场,有黄龙公司、牛来香公司、金凤徕公司等为龙头的20家牛肉深加工企业。引进了平坝县康龙、普定县亿康、关岭自治县鸿龙、镇宁自治县米博等肉牛养殖企业,培育了牛来香、黄龙、金凤徕等龙头加工企业。全市已建成6个省级标准化肉牛养殖示范场,建成了关岭牛资源保种场和一批肉牛养殖小区。新增千头规模肉牛养殖场3个,存栏能繁母牛10头以上养殖场发展到299个。目前,全市肉牛存栏量55万头,母牛占存栏比例达60%以上。
特色养殖发展迅猛,产品知名度高,经济效益显着。已建成紫云宗地花猪10万头养殖基地,关岭断桥关岭猪保种场,关岭普利关岭牛保护区,平坝白云、马场、羊昌平坝灰鹅保种场,实现保种和开发利用同步推进,创建了地方特色品牌。充分开发利用冷流水资源,累计引进养殖冷水鱼300万尾,大鲵2万多尾,珍稀水产品产量达1000吨,渔业产值占比重逐年大幅提升。
今年安顺市畜牧业的发展目标为:完成肉蛋类总产量达到18万吨、水产品产量1.4万吨。根据省统计局对安顺市1303个养殖场进行的监测情况及畜牧部门掌握的各规模场生产经营情况,预计2014年安顺市畜牧业生产整体将是一个稳步发展的态势,但肉牛、禽蛋、水产品发展势头迅猛,总体目标能实现。
目标制定,方向明确,黔中大地,牧歌悠扬。安顺市正在按照“积极发展生猪、大力发展牛羊、加快发展蛋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渔业”发展思路,借力发展,“招商引资做大产业、龙头企业做强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做优产业、科技人才支撑产业”,打基础与加快发展同步推进,让安顺生猪、蛋禽、肉牛、特色养殖四张生态畜牧业名片亮丽登场、享誉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