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岁高龄的郑维邦至今仍喜欢读书看报。
10月8日,郑维邦在家中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
口述实录
“医生说,弹片太多了,必须马上取出来,不然有生命危险,但是现在没有麻醉药,只能靠自己忍到。几个人把我按倒,不让我动。医生用刀先把伤口旁的肉割开,用钳子把弹片夹出来,然后再包扎。我被割了几道口子,汗水一下子就把衣服打湿完了。我实在忍不住,叫了两声,就昏过去了。”
1941 年6月,历时一个多月的山西中条山战役结束。蒋介石怒火中烧,痛呼此乃“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是什么让蒋介石如此愤怒,那场战役到底有多么惨烈?时光如白驹过隙,当年亲历那场战役的老兵已寥寥无几。
10 月 8日下午,华西都市报记者来到成都二环路东三段一个小区,找到当年参加中条山战役的98岁川军抗战老兵郑维邦。郑维邦讲述了当年的所见所感,揭开了那段异常惨烈的抗战岁月。
国家危难 青年投军出川抗战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大举入侵,抗战全面爆发。同年9月,为救国家于水火之中,时任47军军长的四川蒲江人李家钰主动请缨,率部从西昌出发,经成都,沿川陕路徒步北上出川抗战,并作诗勉励:“男儿仗剑出四川,不灭倭寇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是青山。”
1939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1月初,23岁的郑维邦怀着抗日报国的志向,顶着“家中独子不该上战场”的反对声,参加了由47军在成都九眼桥莲花池举办的军事教导队。同年10月,成绩优异的郑维邦,被分配到47军104师312旅63团3营8连担任排长。
随后,郑维邦跟随部队,戴上斗笠,脚穿草鞋,携带极其简单的装备,远赴1000多公里外的山西,参加抗战。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