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篇之间,先和大家分享一篇小故事:坐落在瑞典哥德堡的沃尔沃集团总部,占地几十公顷,里面有一个可供超过2000人停车的大型停车场,停车位沿着大门左右侧一字排开。理论上说,这么大的停车场,堵车的情况应该经常发生。但是在这里,这种情况一次也没有发生过。有好奇者进去观察发现,虽然是早上8点上班,但是从清晨7点开始,就陆续有员工到公司,早到的员工都会很自觉地将车停到远离办公楼的地方。最远的泊位离办公楼的距离超过1公里,即使小跑过去,也要10多分钟。先来的员工总是自觉将车停到远的泊位,后面进来的员工将车停到近的泊位,天天如此,周而复始。而下班的高峰期,员工的车总是从近的泊位开始陆续驶离总部。
但沃尔沃并没有明文要求员工需要这么做,而且公司从领导到员工都没有固定的车位。进过了解才发现,原来大家之所以这么做完全是自觉的体现,到的早的就把车停远点,多花点时间走路,到的晚的或与会迟到,需要离办公大楼近的车位,就把位置留给他们。整个工厂上上下下都遵循这一默契的约定。
这一事例充分说明了沃尔沃令人佩服的企业人员素质和企业文化,而作为第一家进入成都的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工厂的建立不光带来了经济上的腾飞,也有利于促进成都城市整体素质的提高。
洋雷锋
2012年12月6日,寒冷的冬夜,成都再现温情一幕,一外籍男子跳进冰冷的锦江中,救起一位落水女子后悄然离开,没有留下任何信息。“洋雷锋”事迹感动成都市民,众人呼吁全城搜索这位外国好人。
短短两天的时间,数千名网友展开评论与转发,全城寻找这位“洋雷锋”的身影。最终,在大家的坚持与努力下,终于找到了这位“洋雷锋”。他叫Harald Gobel,今年53岁,来自瑞典,有两个可爱的女儿,在沃尔沃汽车公司从事测量工作已经35年了,这是他第一次来到成都,此次主要是对沃尔沃汽车成都工厂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说起“洋雷锋”这个名字,Gobel称,他并不知道雷锋的故事,但是非常感谢大家对他的评价,虽然他认为“只是做了一件非常普通的事。”而当周围的观众最后得知这就是网上的那位“洋雷锋”时,大多都为之称赞和叫好,现场一位女孩表示::“他改变了我,从现在起,我也要尽力去帮助别人。”
但这或许只是开始,随着沃尔沃成都工厂的正式落成,在成都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沃尔沃人”,他们有的大鼻子蓝眼睛、有的黑头发黄皮肤,甚至有的可能是你的朋友、同学或家人。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竭尽全力的溶入着成都,感染着成都,同成都一起进步。
沃尔沃人
作为一位刚毕业的新人,冯娜是沃尔沃成都工厂几何尺寸部的一名普普通通的蓝领工人。和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初入工厂,她更多的是兴奋和紧张,兴奋的是自己可以加入沃尔沃这个国际化的大家庭,紧张的是怕手生的犯下错误。但经过多日的接触,紧张感一去不再,更多的是温馨与慰藉。
首先,在沃尔沃成都工厂里,各个员工无论职位高低都能做到平等对话和直接沟通。冯娜表示从一开始进入工厂,自己就得到了组内两个瑞典师傅手把手而且是毫无保留的传授。甚至遇到更复杂的问题,还可以直接给瑞典工厂的相关部门写邮件咨询,而且考虑的员工之间对于文字的理解能力会存在误差,瑞典工厂的同事还会做一些图片和表格之类的标注,帮助她更快更全面的理解。
其次,在工厂的各个角落,都会有这种员工墙,这不光是员工之间相互了解的地方,同时也是展现自己风采,拉近距离的地方。值得一提的是在每个员工墙里面都有总经理的照片,但是都放在最后一张的角落里,这有助于消除上下级之间的隔阂,这也体现了沃尔沃员工之间相互平等,以人为尊,从人性出发的理念。
相互合作
据教育部统计,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超过,创下历史新高,不少网民惊呼大学毕业生面临“史上最难就业年”,但与些同时,许多制造业企业却依然在高呼“招工难”,从而深刻反映出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的现象。
对于沃尔沃来说,深化与当地学校之间的合作,也是他们培养人才的重点,沃尔沃在校期间培养人才,不光可以解决自身对人才的需求量,同时也为学校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方法和装配技术,这样也有利于学校自身师资力量的提升与在全国同类型学校面前的水平与竞争力。
为满足汽车人才的需求,沃尔沃在本地大学中建立了沃尔沃学院。在学院里建造一个车间,设置一些工位和车辆模型,让该专业汽修的学生,可以在学习期间就能直接接触到沃尔沃汽修和制造。毕业后,进入实习岗位的时候,不会陌生。通过这种订单式的培养,为沃尔沃量身打造专业人才,也为成都提供更多的专业人才,实现了无缝对接。
环境保护
要说到影响如何,当地的群众们是最有发言权的。伴随着随着目前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雾霾、水污染和噪音污染种种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而汽车制造又属于重工业,稍有不慎就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最开始,龙泉当地的群众也对沃尔沃工厂的建设起保留态度,但随着工厂的落成,他们发现这个和其他的工厂还整不一样。首先,这个工厂声音轻,不同于其他工厂的吵闹的噪音。沃尔沃成都工厂很难听到噪音,如果不是每天进进出出的工人,别人还以为这个工厂没开工呢。
其实早在工厂的设计之初,就设计为国内首个以水溶性隔音材料代替车内沥青阻尼贴片的工厂。隔音效果在同级别中可以说是处于领先地位的,这也难怪附近居民会误以为工厂没有开工。
其次,在工厂周边完全没有刺鼻的气味或者异味,这也得力于沃尔沃苛刻的排放指数。对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排放,按照欧盟的要求是62.5%,欧盟的标准是40毫克,而沃尔沃达到25毫克。废气百分百利用,在涂装车间有一个废气,燃烧之后,是一个逆向的,在排到烟筒之前要把它的余热进行回收,它是一个很长的通道,里面走过来之后再去烟筒,焚烧之后马上就排掉,对环保的负面的影响很小,这也是为什么沃尔沃成都工厂烟囱这么低的原因。
同时,在沃尔沃工厂内还有著名的“鼻子小组”。众所周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明出可以取代人鼻子的设备,因此,沃尔沃在几年前成立了一个“气味测试小组”。这个独一无二的“鼻子团队”由4位经过专门选择的具有“标准鼻子”的人士组成,他们为设计人员提供选择材料与生产工艺的指导,特别是对于汽车内饰材料,最后通过严格的检测确保为车主提供健康、环保的一流车内环境。
可持续性发展是沃尔沃汽车生产制造系统的另一核心。沃尔沃汽车集团近五年来的能耗总量降低了30%,目标是到 2020 年,全集团实现气候零负荷的能源供应。成都工厂也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排头兵,作为国内最环保的工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