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视点 > 内容

用普惠金融“活水”浇灌“三农”之树
发布时间:2014-11-19 13:49:54   作者:佚名   点击: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撑在农业,扩大内需的巨大潜力在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民。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三农”正逐渐演变 成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和增长极的大背景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作为普惠农民、支持农业、服务农村的重要金融力量,要引普惠金融活 水,化解“三农”弱质性和金融机构商业可持续的矛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主要领导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三农”金融服务工作会上明确提出要当好“三农”金融服 务生力军。

  截至10月末,邮储银行四川分行已向103.96万“三农”客户投放信贷资金近1400亿元,占所有信贷投放额的41%。

  思想认识重深入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升级“三农”服务的思想认识上,不但要提得更高,而且要扎得更深,全面深化全行员工“三农”服务的思想认识。

  引导员工看好“三农”市场。“三农”是国之根本,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石。在银行业利率市场化、客户下沉趋势基本明朗的情况下,尽快开拓农村 金融市场“蓝海”,成为商业银行落实国家政策及抢占未来竞争先机的战略抉择。尤其随着“三农”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其中孕育着重大发展机遇。 以新型城镇化为例,“住宅”城镇化带来房屋信贷需求增加,“创业”城镇化带来创业资金需求增多,“理念”城镇化带来金融需求业务品种增加,“生活”城镇化 带来消费信贷需求及金融服务增多。

  引导员工看清“三农”业务。新时期“三农”是各种生产要素的集聚化发展,是集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为一体的现代“三农”。“三农”虽然一直与 成本高、收益低、风险大相联系,但是自中央开展“三权”(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居民房屋权、林权)抵押贷款工作以来,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将有效 改善抵押担保不足等问题。从邮储银行自身发展战略看,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鼓励邮政储蓄银行拓展农村金融业务”,邮储银行要提高差异化竞争优 势,也需要充分挖掘“三农”业务的发展潜力,把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化、特色资源开发、优质中小企业、新型城镇化 项目及县域财政、社保等机构客户作为下一阶段升级“三农”金融服务的重点。

  打造平台广渗透

  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使物理网点的重要性相对下降,电子渠道创新的能力成为未来银行竞争的焦点。作为全国金融服务网点最多的邮储银行,要围绕“四 化”进程中新的金融需求聚集点,优化物理网点布局,并通过电子化、信息化打造“柜面服务+自助服务+代理服务+电子渠道服务+流动服务”的“五位一体”的 农村金融服务平台,走出一条高效率、低成本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新路。

  借力实施“惠农通”工程。要以物理网点为依托,以“绿卡通福农卡”为载体,以在邮政“三农”服务站、村邮站和农家店、小超市、电信移动运营商网 点、新农合定点医疗服务站等场所布放电子机具为重点,为农民提供小额取现、查询、转账、消费、缴费等基础金融服务,实现金融“便农”。要与新农保、新农 合、涉农补贴等民生工程项目有效对接,为农民“养老钱”、“看病钱”、“补贴钱”安全高效地归集、发放和管理建立“直通车”,推动国家惠农政策有效落地, 实现金融“惠农”。

  前瞻布局互联网金融。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符合国家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的政策方向,农村科技信息化建设驶上快车道也使其成为可能。要线下业务线 上化,按照“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结合“三农”不同客户群体需求,加快研发设计个性化的电子银行产品。如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广具有集团理财、现金池 管理、代发工资等功能的企业网上银行。要向移动金融转型,重点发挥移动支付和手机终端的渠道作用及客户获取作用,按照互联网金融“便利、快捷和强调用户体 验”的精髓全力打造一站式移动金融开放平台,以较小成本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渗透率,践行在农村区域的普惠金融服务。如适时推出依托移动终端的网上贷款平 台系统,为客户提供7×24小时贷款网上申请、预审批、进度查询、咨询交流等服务。

  创新模式求共赢

  要有效提高服务效率和效益,大力助推农业产业转型、农村经济稳定和农民增收,探索建立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三农”服务新模式。

  搭建批量服务模式。要做好“一贴近,两结合”工作。“一贴近”即贴近政府,重点加强与各级农工委、农业、林业、粮食、畜牧等涉农部门的对接。 “两结合”即结合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着力推动“现代农业产业链”的链式开发;结合科协、农技协等协会组织,充分利用“大数据”筛选优质行业和客户。要积极 构建银行+政府+企业+农户、银行+协会+会员+农户(商户)、银行+合作社+农户、银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银行+担保公司+农户(商户)、银行+ 市场商户等平台模式,批量化经营。

  在四川彭山县观音镇果园村,一说起邮储银行,当地几位果农都感慨:“以前我们既没有技术也没有钱,但是现在果园村葡萄协会成立后,帮我们解决了 技术问题;再通过协会的搭桥,邮储银行又帮我们解决了‘票子’问题,让我们对葡萄园以后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果农们的喜悦,正是得益于邮储银行四川分行与 科协共同打造的“银会合作”新模式。

  目前,在邮储银行的信贷支持下,该协会种植葡萄品种达36个、面积6000余亩,带动周边乡镇种植10000余亩,解决了当地近50%的农村劳动力就业,2013年产值达1.7亿元,实现人均纯收入14389元,比四川省农村人口人均纯收入多1倍。

  推行集中支农模式。重点要实施“支农惠民行动计划”七项工程。

  “基地建设工程”,选择相对集中的优势特色产业基地进行重点扶持,逐步培育一批优势产业带和产业集群。目前,邮储银行四川分行根据总行发展战略 和省委、省政府“三大发展战略”,结合四川省情,正围绕“八川”做文章,支持川猪、川茶、川酒、川林、川烟、川菜、川果、川药等一批“川”字号优势特色产 业生产基地,树立“邮储银行服务‘三农’示范基地”的品牌。

  “龙头带动工程”,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涉农中小微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其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建设和推广运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

上一篇:四川马边荣获“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称号
下一篇:10个农业农村重大项目6个已基本完成

发表评论
工作联系QQ:3111680931。
© 前沿中国网【www.qyzgx.com】© 2005-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