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经纬 > 内容

幼儿园里的沱江号子 历史文化的代代相传
发布时间:2014-11-29 11:47:37   作者:佚名   点击:

肖云富老人讲解和演绎沱江号子

  2014年11月20日下午,四川省金堂县三江村贤惠幼儿园里,时不时传出一阵“号子”的叫喊声与儿童的欢声笑语。入园探其究竟,原来是“沱江号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肖云富老人来到了幼儿园,演绎沱江号子给小朋友们听,还带领小朋友们模拟展示沱江纤夫拉纤时的情景,希望让小朋友们感受到沱江纤夫拉纤的辛苦,也领略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沱江号子”的魅力。

  沱江号子是流传于四川沱江流域的一种船工劳动号子,分布于成都、内江、自贡富顺地区,以成都市所辖金堂县赵镇、淮口、五凤一带为盛。其内容涵盖和反映了沱江流域的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自然和民风民俗等,可以说它是沱江流域人文自然浓缩体。“沱江号子”被列为成都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于2007年5月23日由文化部举办的“中国?国际(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展览,得到了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

肖云富老人带领孩子们感受沱江拉纤的场景

  沱江流域自古水运发达,有着深厚的码头文化、商贸文化和移民文化基础。仅以金堂县五凤镇为例,这里至今尚保存着清初外省移民修建的江西会馆、南华宫、关圣宫、火圣庙等会馆庙宇。五方杂处的民俗和发达的水运,使得沿江两岸的码头文化空前繁荣。像所有的劳动号子一样,沱江号子也是底层劳动群众在艰苦的劳动过程中所创造的一种民歌艺术,目的是消除疲乏,调节情绪,鼓舞干劲,同时带来身心的愉悦和劳动的快乐。沱江号子,则是船夫们在急流险滩拉纤时所喊唱的一种劳动歌。

肖云富老人带领孩子们感受沱江拉纤的场景

  据肖云富老人介绍,伴随着陆路交通的发展,沱江水运在过去几十年里基本消失了,他年轻的时候已经是沱江最后一批拉纤的纤夫了,因此会沱江号子的人里面,他已经是年龄最小的人了。今年他已经七十二岁了,如果沱江号子不加以保护和传承,很可能会彻底消失。所以,我们见到了文章开头幼儿园里面的情景。

  沱江号子不仅仅是沱江纤夫们的劳动号子,更是纤夫们劳苦生活的历史影像,是沱江流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自然和民风民俗的浓缩和载体,它记载沱江纤夫们那一段艰苦朴素的历史,也反映了沱江流域劳苦大众的无尽的创造力,值得永久保存,永久铭记。(来源:记忆四川)

上一篇:最坚强渐冻人龚勋惠轮椅上坐12年 欲出自传鼓励病友
下一篇:我是你的眼 丈夫失明8年 四川南充女子不离不弃

发表评论
工作联系QQ:3111680931。
© 前沿中国网【www.qyzgx.com】© 2005-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