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年医生》在众多电视台热播,引发观众对急诊科及急救的关注。不过,“9%的生理盐水100毫升”“做气切时,插管的气囊用水打起来”等细节,却引发网友吐槽“不够专业”。无独有偶。近来网上传言说如果将自来水加入加湿器中,喷出来的水雾因为含有钙离子、镁离子等成分会引发哮喘。对于前者,成都晚报记者请教了我市多家医院的急诊专家;对于后者,成都晚报联合央视《是真的吗》栏目组进行了实验。
挂9%生理盐水 网友戏称腌咸菜
“9%的生理盐水100毫升”“再加40毫升的甲强龙(药品名,做抗炎治疗用)静脉滴注”……剧中,在对一位患者进行急诊抢救时,医生下了这样的医嘱。一幕简单的场景,却引发了网友的强力吐槽,“9%的生理盐水?你这是要腌咸菜啊?40ml的甲强龙?你治霸王龙啊!”
此外,剧中的心脏复苏按压方式、听诊器的佩戴、急诊科医生晕血等细节,也让网友直呼“略忧桑”。网友夏吉summer发微博说,“学医的,无法忍受。”网友HHHeatherrr则说,“拍之前不应该向真正的医生了解一下么,至少学习一段时间再写剧本呐。”
细节确有硬伤 专家指出欠严谨
中华医学会成都分会急救专委会委员、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李和莅介绍,9%的生理盐水“应该是0.9%的生理盐水。”他表示,可能会引起高钠血症、造成电解质紊乱,出现脱水的症状,“甲强龙静脉滴注应该是再加40毫克。”“急救医生开自己的车去救人,这有点哗众取宠。私家车上没有那么多救助器械、药品。”据他介绍,120救护车上至少会有一名医生、一名护士、2名工人,“车上还会配备除颤仪、呼吸机、吸痰器、监护仪等全套的急救设备,就是一个小型的抢救室。”当接到一些大的急救任务时,医生也应该听从医院的统一安排,而不是自己开车去现场救治伤员。
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分会委员、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魏鸣则指出,“做气切时,插管的气囊是用空气打出来的,而不是剧中所演用水打起来的,如果用水的话,气囊破了后,气管里就会有水。”
结论
急救专家表示,通过青春剧的形式提升市民对急救的关注是件好事,该剧剧情主体不存在问题,但个别细节确有“硬伤”,把控时应严谨。 成都晚报记者 胡科 李诗敏
网络传言惹疑惑
加湿器配水引哮喘? 呼吸专家:没遇过!
实验:白色沉淀含钙镁离子
加湿器在运作中会有白色水雾喷出,但却很少有人发现会存在白色粉末。实验中,记者将加湿器的水槽中注满自来水,并让其在实验间内进行不间断地运作。48小时后,玻璃板遮罩上的确出现一层薄薄的白色物质,不过用手轻轻一擦就能清除。
随后,记者将这些白色粉末收集起来,并送往北京公众健康饮用水研究所进行检验。经过专业检测,北京公众健康饮用水研究所常务所长赵飞虹表示,这些白色粉末中确实含有钙和镁。
专家:加湿器不洁更危险
“自来水中含一些矿物质,有些人担心它会诱发哮喘,但却是没有任何道理的。”武警总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张健鹏说,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没有说因为矿物质的吸入,例如钙、镁等会诱发哮喘。
“即便少量吸入也不会引发哮喘,目前也没有收到因此发病的患者。”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科专家李凯表示,加湿器配用普通洁净的水即可,但器械本身应该做到严格消毒和彻底清洗,避免加湿器中的霉菌等微生物随气雾漫入空气,“还应注意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细菌和水雾结合。”此外,不建议在水里添加香薰、香水等物,以免引发不适。
另外,当空气湿度低于20%时,室内可吸入颗粒物增多,容易因此传播疾病;此数值在45%~65%时,病菌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不易进行传播;但若超过80%,容易引发呼吸系统和黏膜不适。
结论
全国多家医院的呼吸科专家均表示,少量吸入并不会引发哮喘。但加湿器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以3小时左右为宜。
成都晚报记者 李诗敏 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