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经纬 > 内容

2014智能交通国际会议举行 未来智能交通什么样
发布时间:2014-12-5 19:02:53   作者:佚名   点击:

  “2014智能交通国际会议”在成都举行,专家畅谈——

  “为什么一直在搞交通治理,反而交通拥堵还越来越严重?”2014年12月4日,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2014智能交通国际会议”在成都举行,专家直击新型城镇化加速背景下的城市交通发展现状。

  在这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清泉等来自国内外专业机构、科研院所、知名企业等专家及代表600余人参与的论坛上,“未来城市智能交通什么样”引发热议。

  □本报记者 张明海

  让人、车、路都变得“聪明”起来

  “根据公开数据,在交通事故中,全国每年有6万人死亡、24万人受伤。”长安大学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所长赵祥模坦言,现代城市交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事故、拥堵以及愈来愈严重的机动车污染。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开始运用的大背景下,应该充分整合创新智能交通系统,实现人与车、车与车、车与道路之间的信息共享互通,让人、车、路都变得“聪明”起来。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系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姚丹亚正在领衔开发一种车载APP系统,“车辆之间可以及时交换路面信息、天气气候等信息,有效避免交通事故。”此外,红绿灯信号持续时间之类的信息也将即时上传,实现车辆车速调节控制下的“一路绿灯”,避免车辆在路口等待红绿灯情况造成的大排放污染。

  未来的目标是什么?赵祥模强调,车辆的定义要从机械产品变身为“电子产品”,实现智能交通下的零事故、零拥堵、低排放、无人驾驶和自主线路调节。

  管理模式智能化才能“以人为本”

  “以出租车预约方式为例,我们推行多年的电召出租每天不过几千通电话,但快速兴起的网络打车每天交易笔数却已经突破600多万。”中国交通信息有限公司智能交通研究所所长张庆介绍,虽然中国的智能交通探索已经进行了10多年,但大数据等时代背景带给交通业的转变是前所未有的。

  张庆认为:管理服务模式也将呈现大数据下的智能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城市交通管理中的以人为本,“譬如基于大数据分析得出的城市污染指数即时分析,以及多种交通方式混合的大型交通枢纽的人流和车辆信息等,可以对人们低碳、便捷出行提供依据。”

  此外,面对当前机动车迅猛增长的趋势,智能化交通管理也是当务之急。“应尽快构建轨道交通和路面客运等多种交通方式之间信息互通与共享平台。”一直致力于轨道交通研究的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何正友表示。

  原标题:让互联网技术缓解“行路难”

上一篇:广元女子26年前遭拐卖 26后安徽小伙广元下跪寻母
下一篇:妻子迷恋微信丈夫怒砸手机 20年模范夫妻被摇散

发表评论
工作联系QQ:3111680931。
© 前沿中国网【www.qyzgx.com】© 2005-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