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2日晚,便衣民警小胡在成都街头巡逻。
深夜跟踪劫匪,贴身肉搏不止凶险,更要耐得住寂寞
12月16日晚11点,夜深人静。
29岁的小胡,与几个年轻人一起,坐着车一圈一圈慢慢地打转,人在车上,眼睛却死死盯着路边。
他们在寻找可疑的身影。“今天傍晚有几个人开着白色天籁车抢劫,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这种车型。”小胡是成都武侯区的便衣警察,每天晚上他的工作就是在辖区里巡查、追踪可疑人员。从2008年开始,这样的生活,他已经过了6年。
12月12日开始,记者跟随小胡所在的便衣警察小组,进行了为期5天的跟踪采访。看似充满吸引力的工作,其实需要巨大的耐力去面对枯燥的巡查,和极其的细心进行每一次跟踪。因为这些都关乎他们自己和居民的安全。
巡逻
一天绕辖区31圈 “重点人物”心中有数
12日晚上9点,小胡坐在自己的执勤用车上。这是一辆外形普通的小轿车,在车流中不会引起特别的注意。“看起来普通,是我们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小胡说,作为一名便衣警察,不被人轻易发现,是起码的要求。
在这辆车上,加上小胡一共有4名便衣警察,平均年龄约26岁,年龄最小的只有24岁。每天下午5点,他们开始一天的工作,根据治安情况,最晚要第二天凌晨四五点钟下班。
当天,记者从下午6点跟踪采访小胡小组至第二天凌晨两点。仅12日一天,小胡小组就开车在辖区里行驶了280多公里。在重点监控路段,前前后后来回巡逻了31圈。
成都的夜色里,像他们这样的小组,随时都有好几个。“小胡们”在辖区里四处“转悠”,鹰一样紧盯着夜色下街道上每一个角落。“电台通报哪里出事了,最近的小队就赶过去。远的就根据信息注意观察、追踪。”
在巡查中,他们对辖区里有些什么“熟面孔”了然于胸。“刚才那个戴帽子的,以前因为抢东西被我们抓过。”当晚10点半,小胡突然指着窗外的一名男子,让车子跟上去。这名男子在当晚已经是第三次出现在某个小区附近,小胡记得很清楚,这名男子有犯罪前科。他有些怀疑,男子是踩点准备下手了。小胡和队友赶忙下了车,装作若无其事的跟在男子身后。直到男子走了四五百米进了一家网吧,他们才重新上了车,继续巡查。小胡说,“我们基本对辖区里的‘重点人物’都心里有数。出现新面孔也能马上察觉。”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