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经纬 > 内容

挂历台历还能走多远 渐渐消失的时间轴(组图)
发布时间:2014-12-30 17:41:27   作者:佚名   点击:

  在电脑、手机、网络还未兴盛的年代,日子是消失在一张张翻过的挂历中。岁末年初换挂历,意味着新一年的到来。挂历,这一特殊的文化产品承载了多少人的回忆,如今却在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日渐式微的挂历还能走多久?近日,记者采访了几位挂历消费者,听听他们与挂历的故事。

书店里仍然在售卖挂历。

  老一代:一个房间挂一幅

  每年12月底,赵金霞都要和老伴一同出去逛市场买挂历。“马上就是新年了,家里墙上那块给挂历留的位置可不能空着。”在赵金霞看来,换挂历像个仪式,新挂历象征着新一年的开始。

  赵金霞今年70岁了,有着挂历情节的她见证了挂历的辉煌和低谷。上世纪70年代,挂历开始进入了普通市民的生活,每逢过年,单位都会给职工发挂历,图案以样板戏和英雄人物为主题。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挂历几乎是家中唯一的装饰品,挂历做得精美,意味着主人所在单位的福利不错,往往会引来邻居和亲友的羡慕。

  上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风气的逐渐宽松,在家里能挂一本外贸挂历,是一件“洋气”的事情。进入90年代后,挂历出版进入到前所未有的火爆期。这一时期的挂历的图案以清凉美女、名车和洋房为主。

  赵金霞的老伴儿骆先生也是一个“挂历控”,买了一本还不过瘾,打算把每个房间都挂上一幅。“明年羊年,所以客厅里想挂了一幅‘生肖图’;我喜欢山水风景,卧室里挂着卷轴的‘山水图’也应该换了;孙女的房间选了一个带‘福’字的挂历……”尽管店里挂历种类多样,骆先生还是有条不紊,一边挑选一边安排每一幅挂历在家中的位置。

台历被随意放置着售卖。

  年轻一代:挂历是遥远的记忆

  “我对挂历的记忆停留在童年,父母是个体经营者,过节没人送挂历,都是自己去买。”对于80后市民廖文静来说,挂历不仅仅可以用来记录时间,她每一学期的新书都是用挂历来当书皮,这也成为那个年代一种美好的回忆。“挂历的纸质都很好,还可以做许多小饰品,但自从上大学后,几乎再也没接触过挂历。”

  在仁寿城区卖挂历的店铺里,年轻人的身影也越来越少。80后市民许岚坦言她是在父母的催促下前来购买挂历的。虽然是被“吩咐”的,但徐岚的面前摆了挂历、台历共10余本,样式各不相同,她解释道:“既然来了就多买一些,回去送亲朋好友。”

  “我们自己家已经不用挂历了,顶多摆个小台历。”对徐岚这样的年轻人而言,挂历在实用性和装饰性上都显得可有可无。论便捷实用,挂历不比手机日历;论美观大方,挂历也不比装饰画好看。

  “挂历一般都是10多元一本,最贵的有20元的,是镂空的造型。”建设路一家书店的老板告诉记者,挂历每年都会卖,但一年比一年销量少,有时候一天也卖不出去一本。

2015年的挂历已经开始售卖。

  私人定制:“新意”兼具“心意”

  在李渊老人的家中,2014年的一副毛泽东画像主题挂历即将翻到最后一页。“这是我们老年歌舞队发的纪念品。”去年毛泽东诞辰的纪念日上,李渊和朋友们载歌载舞,度过了欢乐的一天,负责人还专门定制了以毛泽东画像为主题的挂历,分发给大家。

  “我不希望挂历消失,虽然挂历的实用性已经越来越弱,但很多人还是愿意将它当装饰品,同时,它也代表着一种文化,一份情谊。”90后市民夏莉说,好朋友去年过生日的时候,她在网上用好朋友的照片定做了一本小的台历当做礼物,便宜又有新意,朋友特别喜欢。

  虽然电脑、手机查日期很方便,但纸质的小台历更实用,可以在上面勾画涂写,标注重要事项,等翻到最后一页回看时很有满足感,更换的新日历记录着飞逝的时间,也是一件浪漫的事情。(来源:眉山网 记者 郭侨 文/图)

  原标题:挂历:渐渐消失的时间轴

上一篇:内江一赌场被踢馆 老板带众小弟复仇当街火拼
下一篇:广元妙龄女会计调包客户银行卡 盗刷盗取11万

发表评论
工作联系QQ:3111680931。
© 前沿中国网【www.qyzgx.com】© 2005-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