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好收成。近日,从广元市农业局传来喜讯,2014年我市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在“七连增”的基础上又实现了新突破,实现“八连增”。
据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在全省粮食减产0.4%、多数市州均减产的情况下,我市粮食增产0.2%,总产达到1354721吨,实现稳中有增。
“2014年不平常,夏天一场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干旱,尤其苍溪夏旱连伏旱,考验了我市全年的粮食生产能力。”市农业局农技站站长马逸风说。
粮食“八连增”是如何实现的?
宣传落实惠农政策,确保播面稳定
及时兑现粮食直补2476万元,农资综合补贴25353万元,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四大作物良种补贴4943万元,农机购置补贴3682万元,种粮大户补贴454万元等惠农资金。
2014年我市剑阁县、昭化区和利州区被纳入全省第二批23个粮食直补政策试点县范围,新增数量居全省市州第一,我市5个县区纳入全省粮食直补试点县,总量位居全省第一。
针对粮油产业经济效益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的现状,我市广泛宣传农业“四补贴”、种粮大户补贴、最低收购价和政策性农业保险等强农惠农政策,保护和激发务农种粮积极性,确保全年粮食播面稳定在390万亩。
“惠农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对我市粮食产量‘八连增’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马逸风表示。
流转百亩土地规模种,土地里也能“刨”出金子。
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挖掘单产潜力
在粮食生产的每个关键节点,全市农技人员奔波在田间地头,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打牢粮食增收基础。
围绕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四大主要作物,重点推荐川优6203、中玉335、绵麦367等主导品种50个,大力推广水稻强化栽培、玉米地膜覆盖等主推技术30余项。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其中水稻、玉米达100%,科技贡献率达到53%。
“虽然我市粮食继续增产也得益于种植面积扩大,但粮食增产更靠科技力量。”市农业局办公室主任江治贤坦言,近年来我市聚力科技创新推广,聚焦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大力推广多项实用技术,全市粮食生产走出了一条适合市情的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无论是炎炎夏日的小麦收获季,还是秋风送爽的玉米、水稻收获期,都有专家来田头现场‘把脉’后再‘开方’,粮食的增收他们功不可没。”利州区雪峰村3组杨仕贵表示。
狠抓高产创建示范,带动大面积增产
市农业局将高产创建工作纳入对县(区)农业局的综合目标考核,并严格规范测产验收程序。
2014年,市农业局将高产创建工作纳入对县(区)农业局的综合目标考核,并制发《广元市2014年粮油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实施方案》;依托部省高产创建项目和产粮大县奖励资金,重点打造34个高产创建示范片(其中水稻15个,小麦5个,玉米9个,马铃薯5个),辐射和带动大面积平衡增产。
为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和粮食安全,全市农业、气象部门首次强强联手,编印《农用天气预报》、《为农服务专题》等83期,通过手机短信、QQ群、邮箱、网站和电话等多种方式,及时提供农业气象监测、农业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以及农用天气等信息,有效避免和减轻了旱灾、暴雨、大风和病虫等引起直接和间接的农业气象灾害。
农技站郭昌军介绍,近年来我市不断培植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加速推进了农业生产机械化、种粮科技化、田间管理规范化。特别是今年积极推广的联耕联种,大大提高了科技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推动全市粮食生产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