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开学还有不到半个月时间,很多中小学生家长已开始计算孩子的暑期“账本”。昨日,部分受访家长向记者公布了孩子的暑期“清单”,其中旅游花费少则5000元,多则4万元。专家表示,孩子的暑期过度消费可能造成孩子的攀比心理,出现“负教育”效应。
记者调查 暑期国外夏令营超5万元
在采访中,30多位受访家长普遍都在暑假为孩子报了旅游团。“我的娃娃暑假参加了到西安、北京的绘画游学培训,为期16天。”成都某学校五年级学生家长徐女士计算了孩子莺莺的暑期消费:“除了3万元的报名费以外,还有绘画材料购买费、门票费等等,总体算下来都快接近4万元了。”
而学生在国外旅游的费用支出更加庞大。“今年暑假我娃娃参加了一个在美国的夏令营,团费是4万多元。”一私立学校家长陈先生说,他的儿子还报名选择了一个6000多元的“家庭寄宿”特色项目,“寄宿在一个美国家庭里,一个月要用2000元的生活费用,算下来费用超过5万元。”成都某旅行社业内人士程先生向记者表示,每到暑期都是中小学境内外旅游的高峰期,“基本在放暑假前半个月就报满了。”
专家点穴 过度消费或致孩子攀比心态
“暑期账单高,很多都是家长们的虚荣心和攀比心理所致。”成都师范学院教授姚文忠告诉记者,家长或许认为孩子暑期旅游、娱乐等开支是属于一种教育投资,但过度的金钱透支可能会造成孩子攀比的“负教育”效应。“旅游就选择出国游学,辅导班就报高价的,奖励孩子也要选苹果三件套。这都是不正确的消费观的体现。”姚文忠表示,家长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暑假作为孩子们难得的放松调整时间,家长可以陪孩子去参加中短途休闲游、体育锻炼、社交活动等,“孩子暑假过得好不好,并不取决于消费多少,而是家长们花了多少精力。”
暑期“清单”
旅游
少则3000元,甚至上万元也是孩子见见世面的必要“学费”。
奖励
Xbox、苹果手机、ipad……上述任何一项都不低于2000元。
辅导
没时间监督孩子做作业,再报个一对一辅导,100元1小时,10天2000元钱就没了。
娱乐
为孩子办张游泳卡,一次20元,全年700元;暑期电影档,为孩子办个会员卡,一场2D电影20元,办卡300元;大型游乐场买通票,一次190元,3次570元……掐指一算也有个1500元到2000元了。
日常开支
两个月来基本上空调、电视、电脑不关,零食、水果不离口,一个月活活多出了1000多元的消费。可谓是“家有一小,花钱顶俩儿”。
总结:为让孩子过好暑假,爹妈不容易啊……
成都晚报记者 胥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