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视点 > 内容

贵州桐梓县精心谋划创新机制 建设助农增收产业园
发布时间:2015-1-25 20:57:09   作者:佚名   点击:

  近日,桐梓县官仓镇红旗村的村民都在田间地头为采收蔬菜忙碌着,公路边几辆大卡车正在等待装运蔬菜,一幅繁忙的丰收景象。正在忙碌的村民谢小红乐呵呵地说:“这个品种的生菜产量高,抗病虫害能力较强,比较容易管理,希望镇政府继续引进新品种指导我们种植。”在一旁收购蔬菜的老板舒刚也高兴说:“你们种的生菜品相好,下个周还来你们这里收购,有多少收多少,你们放心地种吧。”

  桐梓县至今已通过省、市批准获得两个农业示范园区。一个是以果蔬产业为主的官仓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一个是以休闲度假为主的九坝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园区。

  精心谋划 建设助农增收产业园

  官仓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其核心区涉及红旗、楠木、朱天、官仓、太平五个村庄的主要坝区,面积约7千亩;示范区涉及太平湖、陶坝、药坝、人朝坝的坝区及半坡约3万亩。辐射区域为高桥镇、九坝镇、娄山关镇等乡镇。

  在官仓镇朱天村,笔者看到,一台台挖掘机正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来回翻挖;村民们正喊着哨子、抬着石头,欢快地砌着排水沟。一块块小田正逐渐被连成片,村民们看着整理好的土地,修葺好的灌溉渠道,脸上洋溢着无尽的欢乐。

  据了解,官仓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已建成主干道85千米,机耕道54千米,生产便道20千米,沟渠管网31.5千米;储水池数量50个,储水池容量1850立方米;山塘、水库数量5座,容量220万立方米,配套建设供水能力2000吨/日,配套建设供电能力2200千伏安。

  农业园区建设无固定模式可借鉴,而且农业园区建设是一项高投入、见效慢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从何抓起?针对此情况,该县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按照园区总体规划建设内容及任务,对园区建设各项工作进行统筹协调、安排部署和督查指导,确保园区建设有序开展。该县还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按照“上级拿一点、地方出一点”的原则,整合项目,打捆使用资金,将省市涉农涉企项目资金向示范园区倾斜,按照“科技化、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集约化”的要求设计,对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园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实现园区农业生产现代化。

  创新机制 实现助农增收梦

  在楚九(楚米镇至九坝镇)公路的建设场地,一片火热的施工场面展现在人们眼前:混凝土搅拌机的振捣声、技术人员现场的指挥声、钢筋碰撞的叮当声交织在一起,现场近300名建设者日夜鏖战。

  楚九(楚米镇至九坝镇)公路属于九坝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园区的胚胎设施,该园区基础设施已在天池建成主干道7千米,机耕道4千米,生产便道10千米。园区内建储水池140个,容量2800立方米,供水能力可达1000吨/日;供电、通讯网络全面覆盖园区,楚九公路、上天池至栗子的长征大道正在实施。核心区休闲旅馆配套改造已基本完成,文化场馆及观光路道正在规划建设。“这个园区内的沙坪点是按照AAAA级景点进行打造的,严格按照《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标准》的要求建设,主要有精品果园、花卉园等,同时,具备科技示范、科普教育、观光休闲、采摘游玩、住宿娱乐等多种功能,日接待游客能力2000人以上。”黄兴旺说。

  产业发展,最终目的是富民。桐梓县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商品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的运行模式,充分发挥企业或大户的市场主体作用。园区采取企业或大户基地农户市场经营模式,通过项目实施吸纳当地农民就业。由企业或大户承担和化解经营风险,农民通过出租土地和务工获得稳定收入,从而实现零风险经营。在市场经营模式中,严格执行“政企”分开,企业或大户成为市场真正经营主体,按市场规律运作,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做好产业服务引导投资,成为服务主体。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以规模化种植为出发点,以助农增收为落脚点,把土地从农户手中集中到村社,再由村社集中到企业或大户手中,最后通过企业或大户集中到园区,农户还可在家门口务工挣钱,有效地实现规模化种植。

  “官仓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选择了蔬菜种植、花卉苗木、精品水果等作为园区主导产业;九坝园区选取了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等产业作为农业园区的主导产业。”黄兴旺说,桐梓县正按照“有优势、可持续、能循环、会增收”的思路,按照有利于产业集聚、有利于辐射带动、有利于富农强农、有利于循环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大力发展蔬菜种植、花卉园艺、精品水果、采摘、休闲养身、乡村旅游等产业。

上一篇:贵州义龙新区德卧镇大力金银花种植助农增收
下一篇:贵州茶园面积排名全国第一

发表评论
工作联系QQ:3111680931。
© 前沿中国网【www.qyzgx.com】© 2005-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