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患儿家长提供的 “七彩梦”项目退款收条。
“七彩梦”贫困孤独症儿童救助项目规定患儿每人每年补助1.2万元,但一些家长领到手却打了折扣——
泸州市民王海峰近日打进四川日报民情热线(028)86968696电话反映,他的孩子是孤独症(又称自闭症)儿童,去年他带孩子在成都一所孤独症儿童训练基地训练时,该机构没有全额拨付国家给每个孩子1.2万元的补助款,而是截留了一部分。
王海峰的说法是否属实?记者随即展开采访调查。
A、疑问
说好的补助没拿全,康复机构截留国家项目补助款?
“孩子的康复费用本来就很高,学校还要截留国家补助,这不合理。”1月6日,3岁女孩贝贝(化名)的爸爸王海峰提起自己的遭遇,显得有点气愤。
王海峰所说的学校,即成都北斗星孤独症儿童训练基地(以下简称“北斗星”)。贝贝在2岁多时,被医生确诊为患有孤独症,并推荐到“北斗星”进行康复。“医生说早点干预,娃娃以后能够生活自理,跟正常孩子一样。”去年4月,王海峰和妻子双双放弃工作,带着女儿来到“北斗星”训练。
“报名时,老师说学校有一个国家补助项目,每个娃娃一年可补助1.2万元。”王海峰说,“北斗星”的培训课分两种,全天课学费是2200元/月,半天课学费是1600元/月,“当时老师说,读全天班可以享受1200元/月的补助,半天班享受600元/月的补助。”
王海峰先给女儿报了两个月的半天班,然后又报了4个月的全天班。去年12月31日,王海峰拿到学校返还的6000元,以及一张《省残联北斗星孤独症儿童社区家庭训练计划》表。王海峰发现,自己签字的领款收条上写的是9600元,包括集中训练退款6000元和社区康复退款3600元。“明明我们只拿到了6000元,剩下的3600元在哪呢?这算不算截留国家补助?”
与王海峰有同样疑问的,还有在“北斗星”康复训练的多位孤独症患儿家长。
4岁男孩森森(化名)和7岁半女孩洋洋(化名)都是在“北斗星”进行全天培训的孩子,康复培训时间在两年以上。记者看见,两位妈妈领钱的收条上都写着:“今收到成都温江北斗星亲子学苑中残联‘七彩梦’贫困孤独症救助项目2014年6个月集中训练退款7200元和4个月社区康复退款4800元,合计12000元。”两位妈妈都表示,她们只领了7200元现金和一张社区家庭训练计划表。已连续在“北斗星”领取3次每年7200元补助的洋洋妈妈还说,其中的前两年,她连社区家庭训练计划表都没有看到。
“北斗星”解释说,社区康复退款是用于《省残联北斗星孤独症儿童社区家庭训练计划》的资金,该项目由学校针对每个孩子单独制定的,需要家长回家对娃娃进行康复。
B、调查
社区康复,合同有“约”
“我们没有截留国家补助。”1月7日,在位于成都市抚琴西路的成都北斗星孤独症儿童训练基地,校长唐旭虹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家长们提到的1.2万元国家项目补助,是中国残联开展的“七彩梦”行动计划提供的,按我省的要求,这笔费用每年底直接拨付给“北斗星”,用于患儿之前所做康复训练的返还。
记者了解到,我省的“七彩梦”贫困孤独症儿童救助项目于2012年正式启动,“十二五”期间,将为1560名孤独症儿童提供每年人均1.2万元的康复救助。其中,主要承担我省“七彩梦”项目任务的机构是成都市温江区的北斗星亲子学苑,省残联对自2011年入训北斗星康复机构内的现有和以后新增符合条件的孤独症儿童,全部纳入项目范围,按标准进行救助。
在唐旭虹提供的一份2014年度《四川省残联向社会力量购买残疾人服务合同》中,记者注意到,甲方为省残联,乙方为成都市温江区北斗星亲子学苑,购买服务的内容为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其中明文规定:采用6个月的集中康复训练加4个月的网络远程教学、定期返校训练、教师到社区(家庭)训练方式等;服务费用为每例1.2万元。
“北斗星孤独症儿童训练基地是北斗星亲子学苑的成都校区。”唐旭虹解释说,根据中国残联规定,在有寒暑假的教育机构,康复训练为10个月,折算后,“七彩梦”每个月的救助费用为1200元,“所以,6个月的集中训练,我们返还7200元。”唐旭虹坦承,4个月的社区康复是学校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的一对一训练计划、一对一家长培训,包括3个月的训练和1个月的评估,“如果某个地区患儿较多,我们还会上门提供评估。”
负责我省“七彩梦”项目的省残联康复处副调研员吴德军证实,鉴于之前个别康复项目出现过一些家长没有把国家补助全部用于孩子康复的情况,我省2012年启动“七彩梦”项目时,省残联专门提出了集中康复和社区康复配合的康复办法,“也就是说,4800元包括3个月的社区康复和1个月的评估,由机构开展康复训练,不能直接补贴给学生家长。”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