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1月27日讯(记者 董焦)加快地铁1号线三期、3、4、7、10号线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支持重大产业化项目投资运营,全力保障春运和春节节日市场供应……27日,四川新闻网记者从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获悉,成都市日前印发《关于确保2015年经济工作实现平稳开局的通知》,明确近期全市经济工作目标任务,提出多项保障措施,力争实现一季度经济平稳开局。
改革创新
营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
“回眸2014年,成都经济运行总体良好;展望2015年,企稳向好的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据成都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成都进一步明确了“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总体战略,2015年,成都经济发展将重点向改革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动力,向改善民生要动力,实现“稳中求进、统筹发展”。
“此次出台的系列措施,就是在全市经济工作开年之际,畅通政令、落实政策。”该负责人表示,成都将着重在“稳”字上下大功夫、在“进”字上做大文章,实现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实现2015年经济工作平稳开局。
改革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为强化全面深化改革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成都市各经济服务部门主动优化流程提升服务。2015年,成都市将向区(市)县下放跨境人民币投资审批权限,简化外资管理,在提高企业便利程度的同时,加强对已签约落地项目的跟踪服务,通过召开一季度“外商投资企业座谈会”、组织重大项目协调会等方式,帮助项目业主协调解决生产经营和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吸引企业增资扩股做大做强。在强化依法履约、提高政府信用、营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的同时,成都将在上海、深圳等东部城市组织开展创新型和科技类主题招商活动,突破性引进一批创新型、科技型中小企业;紧贴“北改”任务,大力吸引房地产龙头企业参与工程建设。一季度,成都市力争新签约引进重大项目100个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和内资分别达17.5亿美元和850亿元人民币。
突出重点
推进基建及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
“北改”工程深入推进、天府新区正式获批成为国家级新区……伴随着一系列趋向性利好和机遇,成都已不断成为“吸金”的宝地、投资的热土。在项目投资方面,2015年,成都将围绕互联互通、天府新区、“北改”、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领域,瞄准现代产业体系和民生福祉的薄弱环节,多渠道、深层次挖掘和培育项目。通过激活民间投资、完善制度保障、优化要素配置、落实目标责任、加快投资进程,力争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360亿元以上,完成重点项目投资450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成都将全力推进立体交通网络打造,铁路、高速公路、市域快速路和农村公路建设一季度力争完成投资52亿元。同时,加快地铁1号线三期、3、4、7、10号线建设和凤凰山路高架桥、金粮路等项目建设,基本形成“北改”骨干路网构架;加快实施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推动一批学校、医院等公建配套设施开工。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加大环城生态区建设力度,推进中心城区新建公共绿地建设,完善健康绿道网络体系。而在县城和村镇建设方面,成都将推进8个新型卫星城和6个区域中心城建设,抓实11个小城市、80个特色镇示范建设,继续实施27个一般小城镇改造。
重大产业化项目是成都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2015年,成都将加快推进一汽丰田、中电锦江等一批在建续建项目,尽早促成东风神龙乘用车、英特尔骏马等一批已签约重大项目形成更多投资实物量,一季度力争纳入全市重点跟踪服务体系的重大工业和信息化项目完成投资100亿元,竣工投产25个项目,开工建设20个项目;在中心城区、天府新区、“北改”区域等服务业重点集聚区域,筛选一批行业龙头项目、区域标杆项目和特色产业项目重点推进,力争一季度服务业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00亿元;鼓励支持都市现代农业新建、续建项目业主落实投资、加快建设,争取一季度的农业项目投资达到25亿元以上。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