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视点 > 内容

四川乐山沐川县富和乡:猕猴桃产业成规模
发布时间:2014-8-21 21:15:26   作者:佚名   点击:

  通过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猕猴桃特色优势产业,乐山市沐川县富和乡不仅实现了全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而且在2013年成功跻身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近日,记者走进富和,进入农家,实地感受该乡充满活力的猕猴桃产业,以及给村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新变化。

  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猕猴桃产业

  来到富和乡岩湾村已近中午。猕猴桃种植大户巫长荣的家就在海拔700多米的半山腰,他家房屋四周的斜坡之上,挂满果实的猕猴桃树密密匝匝,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

  “全村海拔高度在500—900米之间,海拔高度、土壤酸碱度、气候特征等都非常适合猕猴桃种植。”岩湾村党支部书记江明河告诉记者,从2008年开始,村民由过去种植水稻、玉米等传统农作物逐渐向种植猕猴桃转变。经过6年的发展,如今全村已发展猕猴桃种植面积1680亩,投产1200亩,几乎家家都有种植,种植最多的农户达到20余亩。由于猕猴桃产量高、效益好,近些年外出务工的劳动力也明显减少。

  岩湾村就是富和乡的一个缩影。该乡平均海拔800多米,森林覆盖率72%以上,立体气候明显,同时又没有工、矿企业污染。如此优越的生态自然环境,非常适合发展猕猴桃及林下养殖等生态特色产业,造就了全乡7个村均有猕猴桃种植,从而也使该乡成为沐川县猕猴桃产业第一大乡,基地规模达1.6万亩。去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多元,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12%。猕猴桃已经成为该乡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围绕一乡一业形成产业链条

  从2009年开始算起,巫长荣种植猕猴桃已有5年的历史。从一亩、两亩,发展到现在的近20亩,成为该村猕猴桃种植大户。种植面积增加了,收入自然见长,据其介绍,去年他的猕猴桃收入就达到8万多元。

  “去年一年,仅猕猴桃收入一项达到2万元以上的全村就有13户。”江明河告诉记者,按照这样的发展势头,3年内种植户单项猕猴桃年人均收入上万元肯定没有问题。

  利益驱动加政策引导,近年来,富和乡围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发展要求,按照“带状布局、连片推进、园区引领、示范带动”发展思路,打造猕猴桃主导产业,推进基地规模化、建设标准化、经营一体化和设施配套化。目前,已建成现代农业猕猴桃种植示范园、示范点9个。红阳、金艳等优质猕猴桃种植面积达1万余亩,从业农户568户,占全乡总农户的32%。

  据富和乡党委书记龙永忠介绍,为了抵御市场风险,实现抱团发展,富和乡积极引导、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目前,该乡已成立猕猴桃专业合作社2个,现有社员237户,占全乡从业农户的41.7%。该乡立足现有的品牌和品质优势,积极开展与“恒润”、“伊顿”等四川猕猴桃种植销售大企业洽谈,引进和依托外来企业,在土地规模化流转经营、绿色食品加工、鲜果包装出口等方面寻求合作,打造知名品牌,形成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强化基础投入实现良性发展

  作为一项初期投入大、技术要求高的产业,猕猴桃产业的真正发展壮大、形成规模,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技术、人才支撑。

  龙永忠介绍,在打造猕猴桃产业这一全乡主导产业的过程中,他们积极整合新农村建设、扶贫连片开发、“金土地”工程等项目,突出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以配套完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为重点,着力改善统筹城乡发展的支撑条件,修建硬化园区公路19.2公里,连户路22公里,生产道15公里,新建水利设施解决灌面8500亩。

  在品质保证上,该乡坚持以绿色、有机为生产标准,通过基地标准化建设、种植管理技能培训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单产,提升猕猴桃品质,全力打造5000亩猕猴桃核心示范园,同时给予猕猴桃种植户种苗补助,搭建棚架补助等,并积极推广物理或生物防控病虫害,提高科学化、标准化管理水平。

  有了支柱产业的有力支撑,该乡的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等工作顺利推进,实现了良性互动循环发展。

上一篇:四川金阳县:万亩花椒香满坡
下一篇:四川南充凤垭山:嘉陵江畔的“花果山”

发表评论
工作联系QQ:3111680931。
© 前沿中国网【www.qyzgx.com】© 2005-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