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独家调查 > 内容

从欠账村到千万村 宜宾大元村实现跨越发展
发布时间:2014-8-24 14:10:43   作者:佚名   点击:

今日大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川新闻网成都8月22日讯(记者 李杨)位于宜宾市兴文县仙峰苗族乡东南角的大元村,村民1006人,其中苗族421人,占总人口的42%,境内山峦起伏、沟谷纵横,玉米和马铃薯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当年的大元村可以说是个一毛不拔的山沟沟,而如今,这里全村工农业年总产值达6000多万元,人均年纯收入1.6万,人均占有粮食比过去翻了8番,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且听四川新闻网记者为您细细道来。

  昔日大元 有女不嫁吴家沟

  在1978年前的大元流传着一首顺口溜:“有女不嫁吴家沟,一年四季冷嗖嗖,白天去背煤炭卖,晚上围着火柴兜”。这就是大元当时的真实写照,没有哪家的女孩愿意嫁到这个穷山恶水、一毛不拔的山沟沟里。

  据四川新闻网记者了解,那时的大元村人均纯收入才32元,人均占有粮食100多斤,老百姓点的是煤油灯,住的茅草房,村里没有集体企业和集体经济,村集体还欠账10多万元。

今日大元已成长为工农业总产值6000多万元的现代文明村

  如今大元 座座楼房展新颜

  今天的大元,早已不见茅草屋的踪影,百姓已过上小康生活,家家户户住上高档楼房、平房和瓦房,室内外实现硬化、亮化;90%的农户拥有摩托车,高档家具、家电普及农家,20%的农户有小轿车;全村农户通电、沼气、自来水、光纤电视、广播、电话、公路、水泥连户路,实现住房钢混砖木结构化、饮水自来化、厨厕瓷砖整洁化、卫生水冲化、粪便无害化、运输机械化、出行车辆化、荒山全绿化、环境优美化、村容村貌亮化、农户文明化、全村平安和谐化。

  这里的经济作物有红心富硒猕猴桃600多亩,优质泡核500亩,方竹2000亩,畜牧业主要以绿蛋乌鸡为主。全村有人工造林9265亩,其中“退耕还林”2600亩。有储量大、易开采的煤、硫等矿产资源,现有年煤炭产能100万吨;畜牧养殖示范场2个共计1100平方米;野生猕猴桃酒厂1个,大元民族小学1所;优质猕猴桃和乌鸡绿蛋专合社各1个,目前还正在建设矸石砖厂和瓦斯电厂各一个。

  在2011年,大元村还获的了四川省环境优美村落称号,被誉为“高寒山区高高飘扬的一面旗帜”。截至2013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60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1.6万元,比改革开放前增加400多倍,粮食总产量100多万斤,人均占有粮食1000余斤,比过去翻了8翻。

  随着吴家沟煤矿和福地煤源煤矿的正式投产运营,依托工业的蓬勃发展,去年全村劳务收入达1000万元,比前几年增加了50%,全村人均劳务收入达1万元以上。大元社区村的工业发展为农民个人积累了财富,而农民用积累的财富积极参与到农业经济的发展中,特别是积极参与到农业产业基地和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发展中,扩大了专业合作社覆盖面,充分发挥了专业合作社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促进全村经济发展。

  其中,乌鸡绿蛋产业基地的建立,仅2010年乌骨鸡产值就达600万元,在完成了商标注册的同时,基地还在宜宾市、兴文县城以及泸渝地区建立了定销点,投资10万元修建了1200平方米的标准饲养房和孵化房,实现了从引进种蛋种鸡向生产种蛋种鸡的本土化转变,预计到2015年可实现年产值2000万元。

  展望大元 美丽新村再跨越

  从一个欠账10万元的小村庄成长为工农业总产值6000多万元的现代文明村,从依靠单一农业生产模式转变为依靠工业支撑带动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30多年的岁月见证了大元村的跨越发展。

  然而,永不停歇的大元人民又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提出了建设“亿元大元(年产值4亿元)、生态大元、和谐大元”的发展新目标,展望未来,我们期待大元再次书写新的跨越奇迹。

上一篇:暑运50天 成铁警方查获各类违禁品近6万件
下一篇:【川网调查】“四风”劲吹 高档月饼销路如何:内江1680元一盒的土豪月饼没销路

发表评论
工作联系QQ:3111680931。
© 前沿中国网【www.qyzgx.com】© 2005-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