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土地流转规模种植火龙果。
“农村土地流转,是目前解决土地弃耕撂荒的有效手段!”
“资阳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目前已达88.2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2.5%,成为了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新模式。今后,我们还将大力推行和发展农村土地流转。”
日前,在谈及全市近年来开展的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时,资阳市农业局负责人深有感触。
目前,资阳市共有承包耕地400万亩,农业人口400万人,但常年在外务工的人数达100万人之多,大量劳动力外出,导致了农村土地撂荒。同时,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户为主的小规模经营已经不适应现代经济、现代农业的发展形势,土地经营收益差,亟待一种新的经营机制来改变这种状况,土地需要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由此应运而生。
全面开花
规模扩大、主体多元
“流转进程加快、形式多样、规模扩大、主体多元,是我市当前土地流转的主要特点。”
据了解,资阳市的土地流转方式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为主。土地流转也由过去零散流转为主逐渐向规模经营方向发展。全市流转规模300亩以上的有57653亩。
“经济发达乡镇和交通比较便利或产业优势比较明显的地方,土地流转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涌现了一批土地规模流转的乡村和大户。”在简阳市平泉镇杨家寺村和云龙镇千佛村,2000亩农村土地以入股方式进行经营;安岳县金刚洞寺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岳新乡桃坝村700亩土地进行整村综合开发;乐至县引进业主连片承包3200亩土地进行青花椒种植;恒丰蔬菜合作社在陈毅故居附近租地1000亩进行蔬菜种植与乡村旅游综合开发。
“以前,土地流转多以农民为主,现在已逐渐向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种养大户、城镇职工、个体工商户等多极化方向发展。”目前,全市有种养殖大户1000余家,家庭农场19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844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企业4户,省级农业产业化企业达22户,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46户。
雁江区小院镇大坪村村民熊远都,原本经营着一家生意不错的汽车直营店,但冲着对现代农业的热爱,他先后流转了560余亩土地种植高粱、玉米、大豆等。2013年实现产值100多万元,实现利润近20万元。
“一个车老板,为何想到去当农老板?”记者笑问。“我的想法很简单,不希望看到那么多土地被撂荒。通过回乡投资现代农业,希望能够带领广大乡亲一同致富奔小康。”
硕果盈枝
加快推进专业化、规模化
一点突破,全盘皆活。
细数土地流转取得的成效、带来的好处,可谓硕果盈枝——
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土地流转有效地促进了土地向种田能手或农业开发业主集中,促进了优势产业的形成和布局的优化,逐步实现农业的区域化、专业化、现代化、规模化,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市已形成了优质粮食、优质油菜、特色蔬菜、安岳柠檬、雁江蜜柑和简阳晚白桃等六大优势主导产业。
形成了集中度高的优势产业。通过部分土地经营权流转,实现了特色产业连片生产,催生了特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形成了简阳的草莓、晚白桃、枇杷特色水果产业带;雁江的20万亩早熟蜜柑基地;安岳集中发展柠檬产业专业村、专业乡镇;乐至“万亩亿元”蔬菜产业带……
实现了规模经营。通过土地流转,使土地向种田能手和种养大户集中,将我市农业规模经营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的经营效益。目前,全市农村土地流向业主、专业大户的有24.06万亩,流向企业的7.71万亩,流向专业合作组织的9.64万亩。
提升了流转土地的产出、带动了农民增收。土地集中适度规模经营,其生产技术、条件装备等多种因素的改善,能够使土地产出得以明显提升。以安岳县鑫粮仓粮食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例,他们推出土地流转、托管代种、引导服务三种运行模式。联合社遍布全县25个乡镇的148个行政村1762个村民小组。目前,初步建成集粮食生产、收购、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全省首家、也是唯一一家粮食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连续几年实现利润上百万元,为安岳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
“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让贷款试点取得突破,是我市土地流转工作的又一大收获。”相关专业人士如是说。
据悉,今年四川省在成都、德阳、资阳等8市的9个县(市、区)试点开展农村土地评定经营权保证贷款试点,旨在探索农村金融服务新途径和新模式,推动农村要素市场发展,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我市的简阳、安岳被省上纳入试点。半年来,我市共发放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5笔,共计66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