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走进龙里县谷脚镇茶香村十里刺梨沟,刺梨果沉甸甸地挂满枝头,让人垂涎欲滴,乘着刺梨果还没进入采摘期,刺梨种植户们借着这一空挡打理刺梨苗。
黄光林是谷脚镇茶香村的刺梨种植大户之一,8月21日,老黄趁着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正忙着在刺梨育苗地除草,看着长势良好的刺梨苗,黄光林喜上眉梢。
“今年我培育了120万株刺梨苗,存活了80多万株,外地客商来订购是6毛钱一株,除了成本外今年光是刺梨苗收入都有15万元。”黄光林兴奋的说。
随着近些年来刺梨备受市场需求和人们的青睐,这个以往没人理睬的“小刺猬”成了人们舌尖上的“新宠”,不仅刺梨果价格上涨,刺梨苗这个小产业也变得火热了。
“现在刺梨树的枝条长到了40厘米,我都没舍得剪枝,这留着给明年做育苗的种苗,刺梨现在‘全身上下’都是宝啊。”平时比较腼腆的刺梨能手黄光林,说起刺梨来滔滔不绝。
自2001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龙里县结合自身实际,决定在龙里县谷脚镇试点种植刺梨,种植刺梨当时在很多人眼里都觉得不可思议。
“当时退耕还林种植刺梨试点不是在我们茶香,因为其他地方不愿意种,所以茶香接下了这项目,没想到十多年后,我们村靠种植刺梨全部都富起来了。”
从2001年起,黄光林成为茶香村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之一,是龙里县谷脚镇茶香村种植刺梨走上致富的代表之一。
“我家以前50亩的土地种玉米一年也就收入1万多,改种刺梨后,光是卖鲜果收入是以前10倍以上,刺梨苗的收入还没有算呢。” 黄光林算起账来脸上满面红光。
“现在茶香村平均下来每户都有一辆摩托车,一辆面包车或轿车,房子也由以前的土墙房变成了小洋楼,我家还在龙里县城买了套房子,给儿子买了辆轿车。”说到这些,黄光林脸上溢满了笑容。
近年来,龙里县利用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省级植被恢复费项目、退耕还林等工程项目,不断加大对刺梨产业的扶持政策,以茶香村为中心建起延绵10里的刺梨种植带。截至目前刺梨种植10.6万亩,其中盛果期2万余亩、初果期3万余亩,年产刺梨鲜果18000吨,鲜果产值8000多万元。
据了解,龙里县是目前全省乃至全国人工刺梨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的刺梨生产县,2012年被贵州省林业厅授予“贵州省经济林(刺梨)基地建设示范县”和龙里刺梨荣获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 “中国刺梨之乡”的称号。
2014年,龙里县茶香刺梨产业示范园被列为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园区,作为唯一以刺梨为主导产业的农业园区,龙里县在农业招商上强化工作力度,目前该园区有加工区1500亩,入驻刺梨深加工企业6家,生产的产品主要有刺梨果脯、刺梨软糖、刺梨糕、刺梨酒、刺梨汁、刺梨浓缩汁和刺梨维C片、刺梨口服液、刺梨精粉等,1至7月份刺梨产品加工产量达5000多吨,产值达2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