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高义教授正在做讲座
四川新闻网成都8月29日讯(记者 陈淋 何雪 摄影报道)2013年年初,《邓小平时代》在中国出版发行,便立刻受到极大关注。这本书的著作者,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前主任傅高义也再次受到大家关注。受四川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邀请,傅高义来到四川,连续做了两场讲座。在今天下午100分钟的讲座中,透过这位外国学者的视角,四川人面对面地了解到一位外国人眼中的邓小平形象。
开篇语:
在四川讲邓小平 既光荣又感到害怕
正值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8月18日,傅高义从美国飞到中国,参加相关纪念活动。昨天(28日),84岁高龄的傅高义,专程去到邓小平故乡广安市,在这里,他参观了邓小平纪念馆和缅怀馆。更重要的是,他在这里做了一场讲座,让广安人第一次面对面的了解到这位外国学者眼中的从广安走出去的中国伟人邓小平。今天上午,傅高义又驱车4小时赶回成都。下午2点半,在省科技馆,他再次带来了一场睿智而又不失风趣的讲座:“一个外国人眼中的邓小平”。在讲座开始之前,傅高义有些谦虚地说,“在四川讲邓小平,我感到很光荣。但同时又觉得很害怕。因为四川人最了解邓小平。”
紧接着,傅高义讲到自己著作《邓小平时代》的缘由。2000年,他从哈佛大学退休后,虽然没有再从事教学工作,但他认为自己的研究不应就此停止。而中国在国际上影响力越来越大,很多西方人也越来越关注中国。“帮助西方人了解中国,邓小平是关键。”傅高义说,因此,他研究的重点就围绕着邓小平展开。“我访问了很多人。”傅高义打趣说到,有人问我,你怎么能够访问到那么多人,我套用中国的话说,就是通过“拉关系”。
在接受四川新闻网等媒体采访时,傅高义也坦言,在创作《邓小平时代》的10年时间里,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材料搜集。受限于能看到的材料和了解到他曾经说过的话,对现有材料的研究,也要基于他所处的历史环境去判断。在采访过程中,支持、反对和批评邓小平的人傅高义都见过,并且听取了他们的看法。因此,在这本书中,傅高义尽可能的客观判断,并且让读者在自己读完后,能有自己的判断。傅高义也谈到,这本书的一个遗憾是,他没有跟邓小平交谈,同时由于中文水平不够高,不然他会了解得更多,看得更多。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