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永淮的孙子黄知干。
四川新闻网资阳9月2日讯(记者 李春雨)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日。当胜利的呼喊声回荡在耳边时,我们不仅要欢庆,更需要铭记那些为民族兴亡而做出牺牲的先烈们。
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单,300名英烈中,有12名四川人,黄永淮的名字赫然在列。
黄永淮,1902年出生于安岳县偏岩乡。他从小学习用功,性格开朗,喜欢交际,同学们都很亲近他。1926年,他怀着一腔爱国热情,立志以身报国,报考黄埔军校,成为黄埔军校第五期学员。
国家危亡 英雄奋起抗日
据安岳县民政局提供的史料显示,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时任第八十八师第五二四团团长的黄永淮率部开赴淞沪前线参加上海保卫战。14日下午,全团向日军主力所在的虹口区右翼发动猛烈进攻,在第八十七师两个炮兵团的支持下,连续夺取五卅公墓、粤东中学、日海军操场等据点。在与日军争夺上海法学院据点、进攻驻守浦大纱厂的日军的战斗中,黄永淮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奋勇杀敌,并写出了“踏平三岛方雪恨,罢官归耕夙愿成”的诗句鼓舞士气。
9月初,黄永淮率部转移到宝山、吴淞一带,因地形开阔,部队置于敌密集火力之下。黄永淮率将士以血肉之躯抵挡着敌人飞机大炮和地面日军的进攻。战斗中,黄永淮指挥全团将士奋勇拼杀,终因日军炮火猛烈,全团伤亡极其惨重。黄永淮也不幸被敌人枪弹击中,右眼角血流如注,不得不离开战场。
黄永淮有着过硬的军事业务素质,在频繁的抗日战斗中,表现相当出色。1939年,被调往训练团任少将处长,后又被任命为新编二十九师副师长。
黄永淮在抗日战场上忙碌奔波,战斗不止,多年的戎马生涯导致他劳累过度、咯血病复发,身体难以支撑。在战友们的再三劝说下,他才不得不移居乡下休养。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