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9月2日讯(记者 戴璐岭)当前我国货币信贷总量不小,但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不易、成本较高的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7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十条措施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为了解成都市当前“十条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对3家银行和5家小微企业开展深度调研。调研结果显示,银行已采取多种手段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但小微企业对“十条措施”知晓度极低,成都市小微企业经营压力大、融资难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措施知晓度低,“融资难”仍然存在
多数小微企业不知道“十条措施”的出台,反映仍经受着资金短缺的煎熬。“十条措施”知晓度低,融资供需矛盾仍突出,在受访的5家企业中,全部都有资金缺口。对于投入少、规模小的小微企业而言,所需资金额度与大型企业相比很少,但对于小微企业就已成为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调研显示,4家受访企业认为融资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虽然已出台“十条措施”缓解企业融资贵等问题,但受访小微企业只有1家知道“十条措施”,但不知道如何用好措施解决问题,所以,仍然面临“银行贷款难”和“非金融机构融资成本高”的两难境地,求财无路。
渠道多元成本居高,盼望“十条措施”降低融资成本
资金短缺迫使小微企业不得不考虑多元化的融资手段,借款、典当、集资、甚至其他一些非正规融资手段成为小微企业解决无米之炊的无奈选择。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一般包括:1、贷款利息。包括基本利息和浮动部分,浮动幅度一般在20%以上;2、抵押物登记评估费用。一般占融资成本的20%;3、担保费用。一般年费率在3%;4、风险保证金利息。在这样的融资方式下,必然带来较高的融资成本。在受访的企业中,仅有一家知晓“十条措施”并获利。以这家豆瓣制造企业为例,往年以多家豆瓣制造企业联保的形式可以得到银行年利息为9%的贷款,但是今年取消联保,在“十条措施”出台之前,无法获得银行贷款。因此,该企业只能寻求担保公司帮助获取资金,但是年利息达到12%左右,其中担保公司收取的担保费率在1.5%-3%左右。据了解,这个担保费率相对其他形式的融资费率来说还属于比较低的。所以,多数企业取得融资的成本远远高于向银行贷款,居高的融资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各项财政金融优惠政策的受益,同时由于企业财务费用压缩了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盈利空间。但在“十条措施”出台后,该企业通过信誉、货物以及房屋等抵押方式,获得了银行300万左右的贷款。企业表示,相信“十条措施”的出台能极有力地缓解了企业融资成本高的压力,希望“措施”尽快落到实处,让企业受益。
成本划分不明显
企业及社会公众难以区分银行收取的利息和第三方收取的费用。在受访的5家企业中,能够通过银行得到贷款企业的贷款年利息均在9%左右,中间费用只有资产评估等必须支付的少量费用。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若是通过第三方获取银行贷款,贷款产生的综合融资成本就无法严格区分融资成本中银行、第三方收费比例。当小微企业银行融资的综合成本达到其容忍上限时,必然将其归咎于银行融资这一融资方式,因此导致“融资贵”矛头直指银行业机构,而较少指向第三方机构。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