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实习记者 张成)云南省残运会的各项比赛还在紧张的进行中,昨天下午的举重项目休赛,参赛运动员们难得的有了一个调整状态的时间。但不少运动员依然在昨天的休赛期选择到赛场内进行训练,利用这个休整期加强备战,迎接接下来的比赛。来自昭通的刘永金便是其中的一位。
“为了备战这次的省残运会,开赛之前我们就已经训练了两个月,这里有那么专业的器械,虽然平时在家也会经常练习,但肯定没有在赛场上好。”刘永金和记者说。
41岁的刘永金练举重已经有19个年头了,95年被选中参加这个项目就一直坚持到现在。1999年,他第一次踏上了省残运会的举重赛场,算上今年的这一节比赛,刘永金已经是省残运会举重的五朝元老了。在第六届、第七届省残运会上,他获得了67.5公斤级和60公斤级的举重冠军,第六届省残运会上,刘永金还获得了过“体育道德风尚”奖。
“从小我就喜欢体育运动,小时候都只是在电视和报纸上看到运动会的消息,感觉运动离自己很远,后来一次巧合的机会开始练起了举重。年轻的时候,成绩还算不错,现在年龄大了,和这些年轻人比就有差距了。”刘永金笑着和记者说。但他依然坚持,还在赛场上不断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喜欢这个项目。运动能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还有可以增强自信。”刘永金自幼因小儿麻痹造成左下肢残疾。体育锻炼出他坚毅的性格。
曾经的他学过木工,给人做过家具,还搞过装修,当过泥工。在外面见多识广的他比村里的其他乡亲们更明白知识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村里的孩子过去上学要走一公里的路到别的村子去上课,2005年,刘永金萌发了给村里办一个学前班的想法。说干就干,刘永金又操起了以前拿手的活计:修围墙、修院坝、盖起了教室,置办起课桌板凳,忙得不亦乐乎。由他牵头办起的学前班,让村里的孩子不用再走路去别村上学。2010年,刘永金闲不住了,带头开办了家庭生猪养殖场,带动乡亲们科学养猪。
赛场的刘永金在赛场外是一个坚持自己创业的人。他说,现在自己平常的主要精力是放在装修上,“以前给人家打工,学了很多,现在我自己找一些装修活,带着手下的人一起干。”找他干活的人要不是和他聊天,很难相信这个这个有点黑的汉子是赛场上的冠军。刘永金说,“这次比赛我可能成绩大不如前,但我想只要有机会,以后的省残运会,我都会一直参加下去!”
刘永金的经历和其他州市的举重运动员类似,在日常的生活中没有什么机会真正像专业队那样进行训练,更多的是在省残运会即将举办之时参加各州市的集训。云南省举重队教练,本届省残运会的仲裁委员黄华新介绍说,本届赛事从规模上说是历届最大的,参加举重的运动员多达50名,但与此同时许多队伍都是临时组建的,好成绩出来的比较少。不过在这次比赛中,他也发现德宏州的表现不错,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不过黄华新也担忧的表示,我省开展这项运动时间太短,水平太低,同时省队也没有较好的平台提供给这些运动员。但他相信在运动员全情参与的气氛下,举重这个项目的发展,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