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9月5日讯(记者 刁明康)9月1日,由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主办、温江区委办承办的“社会创新”网络主题研讨活动在温江拉开帷幕。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特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黄泽勇做主题发言。黄泽勇就我省社会创新工作的现状及未来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建议“社会服务要智慧化、智能化”。
剖析现状 社会工作治理难度在增加
黄泽勇认为,新时代社会情况复杂多端,高科技创新不断,低水平低等级社会发展情况却仍然存在,这导致了对应的社会治理难度增加。“既要满足现代科技管理的需要,也要让低水平社会阶层有生存、发展的空间,创新社会管理就非常必要。”
“时代转型,从农耕社会到现代社会,到高科技社会,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作为社会主体的需求也在变化,单一的社会产品的提供方式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他说,政府提供指令性生产服务产品,产品内容、产品提供方式都需要变革,“从管理到治理,不仅是字眼改变,还要从内涵的深刻变化”。
黄泽勇认为,温江区有关单位和部分镇(街)的社会创新工作非常好,特别是温江区综治办的网格化管理工作是新时期社会管理、社会治理创新的新形式,应该发扬,深入到每一个角落。而温江区涌泉街道办的“公益银行”则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需要利用高科技技术支持,才能够做大做强。
提出建议 社会服务智慧化智能化
“如果没有机器化大生产,还是原始的农耕社会,还是依靠肩挑背磨等搞生产,人还是无法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脱离出来,无法大幅度提升劳动效率,现代化的社会建设就不可能,人和人类社会的生活质量、环境的提高,离不开科技的支持”,黄泽勇说,“因此,社会工作需要智慧化、智能化”。
他认为,首先,社会服务需要智能化。“比如网格化管理、电子化管理,智慧城市、智慧城镇、智慧社区建设等依赖高科技的全新管理方式不断推陈出新,但传统的养老、邻里纠纷等矛盾仍然存在,政府需建设和谐社区、关爱社会,创新社会工作就必然要从‘智能’上下功夫”。
“社会服务的智能化,要做到服务内容智慧化,比如涌泉街办‘公益银行’的开发登记、积分、计分、存贷分的记载、使用等,全凭手动方式,就比较落后,如果不是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记载,将来会无法运转。”
他认为,在社会服务智能化的同时,社区建设也要智慧化。“新农村建设,要有智慧设施的规划,国民素质、国民智慧化工程需要加强,尽管人的进步、个体素质提高较慢,但政府在这个方面却可以大有作为”。他认为温江区和盛镇的社会创新工作,“整合代表资源 构建社会治理核心链接”,履职不是自动的、天生的,需要培养,需要考评、需要人民群众直接监督,这给了群众一个自我提升的机会,也给社区智慧建设提供一种学习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