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风光”:担心“老师”这个称呼的乱用,会毁掉教师的职业尊称,所以希望文化教育部门能给社会大众和媒体一个正确的引导
外交部原礼宾司参赞马保奉:“老师”既尊重又亲切,较之“先生”,更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对“老师”的喊法,他保持一种相对认可的态度
魏明伦:我个人觉得,老师这个称呼,没有贬义,也不是专属名词。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流行一段时间的称谓,大家大可不必为老师这个词语有过多联想
明天是我国第30个教师节。老师的内涵,正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迁,不少人注意到,如今社会上称呼的“老师”,已不再是“三人行,必有我师”里的那个老师了。一位叫“雪山风光”的网友,通过中国政府网的“我向总理说句话”栏目建议:规范使用“老师”这一称呼,以免被滥用。
观点:老师被乱称呼 该管管?
“雪山风光”在中国政府网的“我向总理说句话”栏目里说:他特意选在教师节前向总理提出这一建议,在他看来“老师”是一个尊称,而非任何人都可以“受”得起,他担心“老师”这个称呼的乱用,会毁掉教师的职业尊称,所以希望文化教育部门能给社会大众和媒体一个正确的引导。
“雪山风光”说,近年来凡是有点名气甚至没有名气的人,在公众场合都被称为老师,而且这些人也没有表现出“拒绝”的意思。在他看来,“老师”这一称呼并不是任何人都能担当得起,因此他感到非常担忧。
支持:滥用可能导致被亵渎
作为教育界人士,大连理工大学博导柳中权和“雪山风光”的看法相似。柳中权表示,他喜欢被称为老师,爱惜这个称呼。但他担心“老师”这一称谓被泛化可能导致两种危害:在一些场合被滥用而导致被亵渎;泛化滥用后从业教师的自豪感下降。
“现代人面临一个称谓困境的难题。‘同志’已经很少被使用,‘先生、小姐’这类称呼在一定领域又带有‘特殊行业’之嫌。因此,年轻人或资历浅的人在称呼比他们年长或资深的人时常常会选用‘老师’这个称谓。”柳中权认为,“老师”并非万能称谓,这个称呼应该被严格界定。老师是一种含有“精神导师”的特定称谓,一般只能用于对教育界以及其他领域中权威人士的称呼。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