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气会现场
四川新闻网成都9月10日讯(记者 沈杏怡 摄影报道)由中共内江市委宣传部、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内江市文化广播影视和新闻出版局、内江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单位,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联合出品的话剧《范长江》,9月上旬在成都进入排练。今日,话剧《范长江》剧组创排新闻通气会在成都举行。
话剧演什么? 范长江的一生
据四川新闻网记者了解,该剧通过对著名记者范长江一生重要时期和主要活动场景的艺术呈现,展示了一个追求正义、才气十足、目光敏锐的新闻工作者形象。范长江是第一个进入陕北边区来自国统区的记者;是揭露西安事变真相的第一人;是第一个沿着红军长征足迹进行实地报道的记者;是最早奔赴抗日前线的记者之一。
范长江的人生,是近代中国人民追求民族解放,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精神缩影。
四川新闻网记者从会上获悉,该剧由著名剧作家、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维若编剧,其作品多次获得“文华编剧奖”、“五个一工作奖”、“曹禺戏剧文学奖”等奖项;该剧导演胡宗琪多次获得解放军文艺奖、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等,是国家一级导演。
话剧怎么演? 全方言多媒体表现
该剧导演胡宗琪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为了力求真实再现,该剧中演员全部以方言的形式来表现台词:“范长江的人生轨迹走到哪里,我们就用哪里的方言,然后加字幕。其实这对我们演员来讲非常困难,但这样做恰巧是为了展现范长江在不同人生阶段的足迹。”据胡宗琪讲述,剧中起码涉及了十多种方言,来自五湖四海的演员们都在相互教对方自己家乡的方言,互帮互助。
除了以方言形式展示以外,胡宗琪还透露,这是一部“根据史实进行艺术创作”的话剧。“它是话剧,但有文献剧特质,许多情节都有文学史料记载,例如与毛泽东10小时长谈,如何采访西安事变等,这些都是根据他的《我的自述》为大纲蓝本。”
以往,此类大型话剧多以搭大棚、大量布景来展现不同历史时期,但胡宗琪向四川新闻网记者说,为了让话剧《范长江》适应更多不同舞台,该剧采用了多媒体形式,全剧由4个多媒体屏幕来展现不同历史时期和地理位置,而舞台布景只有一个桌子和一个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