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呀,这里长得更多,葡萄架要压垮了。”“真甜!这晶莹剔透、果肉饱满的葡萄不但看着漂亮,而且好吃。”眼下,正是瓜果飘香的时节,走进贵州省雷山县丹江镇脚猛村,就像走进了葡萄的世界。
葡萄架下不时传出阵阵爽朗的笑声,人群中有忙着采摘的果农,有趁假期前来观光采摘的游客。游客们嘻嘻哈哈:拿着园主人提供的剪刀,轻轻地剪下一小串,摘下一粒葡萄,揭开薄薄的皮,急不可待地放进嘴里;有的一边品尝葡萄一边“啧啧”地咂嘴,还不时地摆出各种造型拍照留念……
脚猛村位于雷山县城西北部,距县城5公里,通车进寨,全村现有225户、1002人,全是苗族,人均田面积0.43亩,曾是一个人多地少的一类贫困村。近年来,该村“两委”以创建“一户一技能”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单一的经济模式向着营造“短、平、快”效益转化,积极引导全村农民发展以葡萄为主的优质果品生产,盘活了山区资源,激活了山村经济,走出了一条致富捷径。
1993年以来,脚猛村党支部、村委会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两山”扶贫攻坚的大好机遇,组织和带领全村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经济作物,把陡坡耕地和“望天田”退耕种植葡萄,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已建成了葡萄基地1018亩,2014年,挂果见效益500亩,预计产量达50万公斤,收入300万元,种植农户182户,户均16483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葡萄村”。
为进一步抓好优质果品这一支柱产业,做好对外宣传,争创品牌,策划销路,引进外商。2007年,该村成立了葡萄协会,由35人组成,目前会员达120人。协会成立后,专为果农服务,解决农民“种果易,销售难”的问题。葡萄协会会长文胜荣接受笔者采访时说,由于种植葡萄的地区海拔高,无工业污染,阳光充足,葡萄透亮,加上昼夜温差大,葡萄含糖量高,酸甜可口,深受消费者喜爱。
2007年以来,脚猛村每年举办一次葡萄节,游客除品尝葡萄外,还观赏到了斗牛、篮球、斗鸟、灯火晚会、民歌对唱等民族民间文化活动。如今,许多商家和单位慕名前往脚猛村采购葡萄,春、夏两季还成了不少来雷山旅游的团队必行之地。
2011年5月,该村为“脚猛葡萄”注册商标。6月,脚猛村葡萄协会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成为全国1000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之一;2013年8月,丹江镇脚猛村葡萄发展协会荣获贵州省园艺学会“优质水晶葡萄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