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传了5年的传言又火了:四种吃鱼方式等于慢性自杀?
擅吃鱼胆容易中毒?
近期,一则在网络上流行了至少5年的传言再度通过微博、微信广泛传播。传言称,四种吃鱼的方式等于慢性自杀。这些传言到底是真是假呢?9月15日,华西都市报记者向专业人士进行了求证。
传言称,鱼胆是一味中药,中医常用它来治疗目赤胆痛、喉痹、恶疮等症。民间也因此流传吃鱼胆可以清热解毒、明目止咳的说法,所以尽管鱼胆味苦,总有人跃跃欲试。擅吃鱼胆极其危险,极易引发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求证结果:真 鱼胆没有治病功效
四川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杨茂农说,鱼胆从来就不是一味药材,只有鸡苦胆、蛇胆等生物内脏具有治病的功效。
在一些古代的医学典籍中,曾有过鱼胆治病的记载,因此鱼胆驱寒、清热的说法一直在民间流传,每年省医院都会接到数十例鱼胆中毒的病例,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听信“偏方”造成的。
杨茂农说,他曾诊疗过一个病例,一位母亲在孩子“上火”的过程中,收集了数十个鱼胆,并蘸着糖喂给孩子吃,最终害死了亲生儿子。
此外,因为生活习性等综合原因,草鱼胆是常见鱼中毒性最大的,在食用草鱼等鱼类时,一定要将鱼胆清理干净,并尽量保证胆囊不被打破。因为鱼胆中的毒素在鱼煮熟后并不会完全失去毒性,在鱼胆打破的情况下应反复清洗,确保胆汁尽量不会残留在鱼肉上,以保证食用安全。
活杀现吃易留毒素?
传言称,一般人都认为吃鱼越新鲜越好,因此喜欢活杀现吃,认为这样才能保证鱼的鲜美和营养。但这实际上是一个认识误区。无论是人工饲养的鱼类或野生的鱼类,体内都含有一定的有毒物质。活杀现吃,鱼体内的有毒物质往往来不及完全排除,鱼身上的寄生虫和细菌也没有完全死亡,这些残留毒素很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购买活鱼回家后可以用清水养上一两天再杀,已经杀死的鱼则最好用清水浸泡一小时左右,以尽量挥发鱼身上的剩余毒素,降低有毒物质对身体的危害。
求证结果:假 死鱼放久容易腐坏
四川省人民医院营养科医生余雪梅说,鱼体内容易聚集的有害物质有重金属或者寄生虫等。即使活鱼买回来养上两天,或者杀了之后浸泡一段时间也是难以完全清除的。鱼体内的寄生虫并不会因为宿主的死亡而立即死亡,大多数在没有高温消毒的情况下,会持续生存一段时间,如果鱼杀了不吃,放得越久腐坏的几率也就越大,因此,吃新鲜鱼是比吃放过的死鱼要好。
医生提醒,因为重金属更容易在鱼的脑部、内脏中存积,在杀鱼时需要将鱼内脏清理干净,并尽量不要食用。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