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2月,一只来历不明的黑天鹅出现在成都锦江水面。杨涛 摄
《鸟粪鸟毛鸟叫居民直呼“受不鸟”》后续
成都市高新区芳华街21号附近的居民最近饱受“鸟邻居”的困扰:鸟屎从天而降,鸟毛漫天飞舞,居民想尽办法却始终没能赶走这群“不速之鸟”(本报昨日报道)。据成都市观鸟会副理事长巫嘉伟介绍,成都市区内像芳华街这样的“夜栖树”约有130处,9月14日下午,记者走访了多个“夜栖树”点位,发现其中不乏市民与小鸟或无奈、或欢乐的故事。
每年9月至11月是鸟类秋季的迁徙期,也就是说这段时间,除了“原住民”的鸟儿会在夜栖树上休息之外,还会有一些“匆匆过客”会到城市树梢上歇脚。对此,巫嘉伟提醒市民最好不要用极端方式驱赶鸟群,尽量与它们和谐相处。
地点:科华北路路边
环卫工:为保护鸟儿说谎
14日下午1点过,科华北路上的车来来往往,环卫工人袁大姐正在清扫四川大学出版社外人行道上的落叶。落叶扫干净后,大树下密密麻麻的白点就显得格外醒目。
“这是鸟屎,扫不掉的。”袁大姐头顶着一个大草帽,一边扫地一边说,“有时候鸟屎会直接掉到衣服上或者头上,粘到头发就不好清洗了,所以我都戴个帽子。”
袁大姐说,8年前她从重庆农村来到成都当环卫工人,由于家乡的树林里总有很多鸟,初到城市时听不到鸟叫,她还有些不习惯。每天早上5点,袁大姐就要开工,鸟儿们也陆续“起床”了。“早上路面很安静,听着这些鸟叫声就不会那么无聊。”在袁大姐看来,这些鸟儿已成为她在城市里的朋友,而鸟叫声也成为了一种“乡音”,“听到它们叫,很有在家里的感觉,很亲切。”
有时候,树上的鸟窝会掉落在地上,一些路过的小孩子会去捉里面的幼鸟。“我就用我们乡下的方法来骗他们说‘捉了鸟,写字要发抖’。”袁大姐不好意思地笑笑,“我认不到这是啥子鸟,但还是应该保护嘛!”
成都市观鸟会副理事长巫嘉伟说,根据2013年的观鸟结果,科华北路这里的鸟儿应该是白头鹎(也称白头翁),属于成都市区内的常见鸟类。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