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士弘(左)与弟弟马识途(右)合影。摄于2013年11月25日
口述实录
“很多人战死了。剩下的人继续坚守,没有接到命令,一个人都不退半步。举目所见,都是鲜血,十分惨烈。我身边的人,几小时前还跟我说话,现在已经牺牲了。想起一首唐诗写着‘战士军前半死生’,我很是感慨。”
2014年9月7日,马士弘度过104岁生日。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在他过生日的前几天,四川人民出版社副社长骆小平将刚出版的《日本战犯的侵华罪行自供》11册丛书送到他的手中,这是一份极有意义的生日礼物。9月17日,在成都和平街的寓所里,马士弘接受了华西都市报记者的专访,一段波澜壮阔的人生故事从他口中娓娓道来。
戎马多年的老兵 说“我并不是一介武夫”
虽然戎马多年,但马士弘见到华西都市报记者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我并不是一介武夫。”
马士弘的家住在成都市区的和平街,“和平”二字,正是当年激发他投笔从戎、义无反顾地走向抗日前线最直接的原因。“上世纪30年代初,我在北平读大学时,目睹日本侵略中国。激于青年爱国热忱,我投考了国民党军官学校,从此注定了我一生的方向。日军的罪行,让人义愤填膺,希望中国人永远不要忘记这段侵略史。我们中国人热爱和平,但绝不怕强加于我们的战争。”
马士弘虽然已是104岁高龄,但除了腿脚行动不便,他的思维仍然缜密,嗓音洪亮。回忆起当年参加过的各大战役,马士弘仍能准确地说出敌我双方参战兵力,部队番号以及战况细节。聊到兴奋之处,马士弘还拿起书桌上的老花眼镜和放大镜当道具,摆出一个简易的作战地图。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