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达州新世纪学校一名高三女生自杀、南充某学校一名高二男生诈死,此类事件的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及讨论。
究竟什么原因让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孩动起了轻生的念头?又是什么原因让本该是活力四射的男孩竟不惜用生命开玩笑,造成警方、学校、家长各方恐慌?
此类事件的频发反映出学生在青春期遇到了很多成长问题,同时也折射出学校和家庭在德育教育方面存在着一些缺失,本期华西城市读本教育专刊将视角聚焦此类事件的背后,探讨由此引发的德育教育思考。
学生青春期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1
学业压力增大带来的厌学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最常见的问题便是厌学,究其原因,随着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加,加之老师和家长整天在孩子身边唠叨带来的升学压力,无意中给孩子带来了无形的压力。这样的压力一旦产生,一些孩子便失去了学习积极性,从主动汲取新知识的渴望变成被动接受的无奈,逐渐产生厌学情绪。
邓先生的女儿目前正在读初三,但从去年开始他发现女儿的成绩下滑很厉害,邓先生很纳闷:“以前孩子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现在下滑到‘中下游’去了,看到女儿现在的成绩,家长哪有不着急的。”于是邓先生便找到老师询问孩子平时在学校的情况,据老师介绍孩子成绩的下滑主要原因在于学习不主动,以前都是很积极地回答问题,不懂的也会及时提问。而现在,或许是生活和学习压力太大,导致孩子没法安心、主动的去学习。
“我利用晚上的时间跟孩子沟通过好几次,最开始她一直都不说,后来她终于跟我道出了原由。”邓先生说,主要是随着科目和知识难度的增加,很多东西她都学不懂,慢慢地便失去了信心,对于有些偏弱的课目甚至一上课便想睡觉。
2
认知能力提高带来的逆反
“说啥子娃儿都不听,有时你说多了他反而觉得很烦躁,甚至你让他这样做,他却偏偏要那样做。”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感觉孩子大了越来越不听话,什么事情都跟家长反着来,不说还好,越说情况越糟。这便是青春期的逆反心理,是孩子成长阶段最特殊的一个时期。
据权威解释,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以此来显示自己的“高明”和“非凡”之处。
前苏联心理学家普拉图诺夫在《趣味心理学》一书的前言中对逆反心理如此解释:逆反心理表示这样的一种心理结果,即支持采取一种行动,结果却说服对方采取相反的行动。
“这个阶段的孩子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处于一个快速成长阶段,就像一块迅速吸水的海绵,海量地接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信息。”达州某中学心理老师分析到,孩子通过这些信息认知能力大大提高,觉得自己已经能够正确判断事物,不需要大人整天的唠叨和提醒。因此,才会出现大人越让孩子做什么,孩子却偏不那样做,孩子跟大人“对着干”。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无法预料的事情都会发生,有时甚至会演变成人间悲剧。
3
情感逐渐丰富带来的早恋
早恋,是摆在青春正茂的少男少女面前一道难以逾越的沟壑,多少曾经的乖孩子、好学生都在这条沟壑前跌下马来,也有不少人纵身跃马跨国沟壑。
近日,一条“高三学子为抢女友,捅伤女友前男友”的新闻引发社会强烈关注,一名即将面临高考的学生为了情爱居然大打出手,甚至动起了刀子,由此可见,在爱情面前少男少女是多么的脆弱和冲动。
据分析,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身体发育迅速,荷尔蒙分泌逐渐增多,因此对异性便会产生一种天然的吸引力。经过数十年的调查表明,在中学阶段发生过“感情”的人很多,而大多数都是暗恋、单恋,只有相互有好感,才能发展成为早恋。
王先生最近便陷入了这种苦恼之中,因为他怀疑自己的儿子出现了早恋的情况。“以前周末很少出去,现在一到周末就说出去和同学打篮球,可是有两次回家后并没发现他洗澡,要是打篮球的话出了汗肯定要洗澡。”王先生无奈地说,问他又不承认,有次在他的逼问下还跟他急了。
“我觉得早恋只要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不做原则范围以外的事,应 该 被 允许,家长不能一味地去拆散,而要进行正确地引导。”刘先生作为曾经的早恋一族,如今和初恋情人已成家生子,在他眼中早恋并非家长和老师眼中的猛虎,而是青春期的一种正常表现。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