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经纬 > 内容

成都市龙泉驿区援藏人才杨元建连续3年到甘孜县支教
发布时间:2014-9-26 16:10:50   作者:佚名   点击:

  编者按

  援藏工作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新初多次强调,要“做实事,求实效,特别是以真关心、真帮助之态度去解决援藏遇到的问题,把藏区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去办”;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也要求全市援藏工作要“走在全省前列”。

  近年来,成都始终把对口援藏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资金扶持、人才输送、项目促进等方式,对口援藏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在援藏工作中,也涌现出了一批为藏区倾力倾智、默默奉献的援藏干部先进典型。今日,成都商报推出“构建全方位援藏格局,助推藏区发展新跨越”系列报道,展示他们为藏区经济发展、民生幸福奉献青春和才智的故事,以飨读者。

  昨天,甘孜县下雪了。高原缺氧,双鬓染雪的杨元建手脚又开裂了。捧着数学教材,站在甘孜县城关第二完全小学的讲台上,看着30多双信任的眼神,他想着,再苦再累也得再坚持一年,把这批孩子教到小学毕业。

  本来支教老师只需干一年,但他留到了第三年。今年上半年,他和妻子朱国琴打算回到龙泉驿区第一小学,但孩子们在教室里哭红了眼,黑板上写满了“老师,求求你留下来吧”,杨元建一下子就心软了。

  2012

  援藏一年瘦了10斤

  毕业典礼上,他和同学们相拥而泣。老师们把他的事迹写进了校史,为他献上了最隆重的礼物———五彩哈达。

  2012年8月,受感动中国人物胡忠、谢晓君夫妇高原支教精神的感召,龙泉驿区第一小学老师杨元建主动申请到甘孜县支教。

  在担任科学教学中,他结合藏区教育实际创造性地探索出“5+5+25+5”的科学课堂结构模式,即5分钟复习、5分钟预习、25分钟新课、5分钟检测,所教的两个班在期末统测中获得甘孜县第一和第二名的好成绩。

  这一年,他撰写的计划、总结、方案、学案、简报、论文、报告等等,有60多万字。他撰写的校本研训经验总结报告获得省一等奖,撰写的调研报告受到省教育厅领导的高度重视,并被送到教育部。

  这一年,他几乎没有休息过,几乎每天晚上都要熬到12点,还熬过好多个通宵。每天放学,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学校,还有好多次,门卫把他锁在了教学楼里。几乎每个周末,他一大早就带着方便面到学校加班,直到天黑才回宿舍,他的生日也是这样度过的。

  这一年,他瘦了10斤,白发添了不少。

  这一年,他也收获了感动。干燥的气候让他的双脚开裂,时常流血,脱袜子的时候,钻心的疼痛,那段日子里,每天到学校,支教教师胡小江都搀扶着他,援藏干部李春建校长还帮他背电脑包。到教室上课,学生们争着来帮他拿教本、实验仪器,两个大个子学生还把他扶进教室,上完课,又扶着他回到办公室。

  毕业典礼上,他和同学们相拥而泣。老师们把他的事迹写进了校史,为他献上了最隆重的礼物———五彩哈达。

  要离开甘孜了,全校师生都依依不舍,学校党支部书记格西老师真诚地对他说:“老杨,你留下来再支一年教吧,我们这里很需要你。”

  2013

  动员妻子一起援藏

  他说服妻子和他一起到高原支教,在去甘孜支教的路上,岳父却永远离开了他们,成为夫妇俩终生的遗憾。

  援藏期间,杨元建觉得最对不起、最亏欠的是家人。

  儿子上大学去了,暂且不用操心,而妻子朱国琴独自在成都工作,无人照顾。寒假他回到成都,发现家里的灯不亮了,热水器坏了,水龙头漏水了,妻子生病躺在床上,他愧疚地对妻子说:“老婆,苦了你了……”他说他在回成都的路上遇到山洪,差一点儿就回不来了。但他又说,他还要去支教,因为他还有很多事没做完。

  他跟妻子说:“高原上的人很好,高原上的孩子需要老师……”他说服妻子和他一起到高原支教。2013年8月,他和妻子朱国琴老师一起来到甘孜县二完小支教。他教数学,她教语文。在他和爱人去甘孜支教的路上,罹患晚期肺癌的岳父却永远离开了他们,没有来得及看他老人家最后一眼,成为夫妇俩终生的遗憾。今年5月,父亲得了脑梗塞住进医院,幸亏抢救及时,不然他将失去第二位亲人。弟弟跟他说:“你回来父亲的病就会好得更快些。”可是,学校有那么多工作等着他,他怎舍得离开呢?他每天都给父亲打电话,他愧疚地对父亲说:“爸,我只有暑假才能回来看您了!”

  2014

  重感情 放不下藏区的娃娃

  新学期第一堂课,他走进教室,孩子们集体起立鼓掌,高兴地喊道:“杨老师回来了!杨老师回来了!”

  当地高寒缺氧,又经常停电,杨元建夫妇要克服很多生活困难。他本打算干了第二年就回成都。

  今年4月,杨元建要回成都培训,五年级一班的孩子们以为他一去就不回了,30多个同学都哭了,眼睛哭得红红的。黑板上写满了:“老师,你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求求你留下来吧,把我们教到毕业。”那堂课,杨元建基本没上成,他给孩子们保证一定会回来。本来应该在成都培训两周,过了一周他就赶回甘孜了。

  杨元建第二次参加甘孜县二完小毕业典礼,家长到学校给他和妻子送哈达,希望成都的老师留下来。甘孜县二完小的老师也挽留说:“如果你们走了,这些娃娃好可怜哦,好舍不得哦……”

  今年8月,杨元建和妻子又去了甘孜县二完小。新学期第一堂课,他走进教室,孩子们集体起立鼓掌,高兴地喊道:“杨老师回来了!杨老师回来了!”作为一名教书26年的老师,他很欣慰,开心地笑了。6年级的孩子,有些加减法都有问题,还要扳指头数数,教起来很吃力,但杨元建说:“这些娃娃很乖,很重感情,我放不下这份情。”

  今年9月10日,杨元建被评为甘孜州十佳优秀教师。有人说他是“龙泉支教教师的丰碑”,因为他是历届支教教师中学历最高、年龄最大、成效最好、最受欢迎的。

  杨元建

  ■龙泉驿区援藏教师中的一员

  ■他原本是龙泉驿区第一小学的老师

  ■受胡忠、谢晓君夫妇高原支教精神感召,他主动申请到甘孜县支教

  ■本来支教老师只需干一年,但他留到了第三年

  ■在支教一年后,他说服妻子一起去高原支教

  ■有人说他是“龙泉支教教师的丰碑”

  ■因为他是历届支教教师中学历最高、年龄最大、成效最好、最受欢迎的

  新闻背景

  为藏区教育“筑巢”

  龙泉驿区托管甘孜县学校

  为探索内地优质教育资源与藏区共享模式,2013年8月,龙泉驿区和甘孜县签订了托管协议,试点“托管”扶持甘孜县城关第二完全小学。拟把甘孜县二完小办成藏区一流、甘孜州第一的区域合作示范学校。

  去年8月,甘孜县二完小新校建成。甘孜县投入一期工程建设资金1900多万元,建成教学、办公用房9782平方米,但紧缺装备资金。按照托管规划,龙泉驿区专项投入330万元,现已装备好计算机室、电子琴室、音乐室、形体室、美术室、图书室、科学实验室、科技制作室等功能室。

  龙泉驿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为托管主体,其他所有小学教育集团共同参与。在管理扶持上,龙泉驿区选派3~5名优秀学校干部到二完小担任校长、副校长和中层干部。在师资援助上,龙泉驿区选派3~5名优秀骨干教师到二完小任教,举办龙泉班,并担任语数外等学科的教研组长,示范带动二完小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同时积极开展远程教研组互动、名校教育教学研讨会远程直播、QQ群教育教学交流等活动,全面提升二完小的办学水平。

  龙泉驿区援藏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托管举措的逐步落实,甘孜县二完小的名校之路将会越来越清晰。

  成都商报记者 余文龙

  原标题:“老师,求求你留下来吧,把我们教到毕业”

上一篇:买卖二手房 10万元收据成焦点 购房款到底给没给?
下一篇:游学商 工行助客户轻松出国

发表评论
工作联系QQ:3111680931。
© 前沿中国网【www.qyzgx.com】© 2005-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