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白鹭每天吃我的鱼,我却不能吃它”
扎稻草人、放鞭炮都无法驱赶白鹭,在叶兴权看来,白鹭如同老鼠一般
9月19日,华西都市报记者再次来到龙泉柏合镇二河村的这家农家乐。忙完中午最繁忙的时段,老板叶兴权站在鱼塘边上,遥望着鱼塘另一头的树林,成群的白鹭聚集在那里休息,按照白鹭的生活习性,它们将在晚上出来捕鱼。自从农家乐的野味生意被查处后,还是会有客人问起可不可以点杀白鹭,叶兴权总是一口回绝:“没有!谁吃那玩意儿!”
谈起这两年来,他和这些白鹭的故事,他点上一支烟,喃喃地说:“它们每天都来吃我的鱼,为什么我不能钓它们赚钱。”
两年前,叶兴权靠借钱接手了附近四亩鱼塘,本想就此赚些钱,改善家里的生活。不想这里的白鹭越来越多,据他计算平均每天叼走上百斤鱼苗。为了驱赶白鹭,他曾点鞭炮、插稻草人,但都无济于事。看着自己的辛劳成果一天天就这样流失,他虽然明知捕杀白鹭不好,但为了挽回损失,也不得不干了。
记者回访
老板不再推销野味 仍有白鹭叼鱼吃
叶兴权的农家乐位于龙泉柏合镇二河村,距成都40公里左右。19日,记者再次来到这里,与此前向游客推销野味不同,这次,他极力回避关于白鹭的话题。当被问到可不可以点杀白鹭时,他坚决答道:“没有!谁吃那玩意儿!”
下午两点过,白鹭或立在树梢、或轻掠水面、或结伴起舞。在约四亩的鱼塘中,记者几乎未见到白鹭活动,只有池塘周围的树木被鸟粪染白一片的画面看得出,这一带有很多鸟类活动。
半个小时后,三三两两的白鹭终于落在了池塘边的树上。立在树梢观察一阵后,一只白鹭急速扎向水面,很快,这只白鹭叼起一只鱼苗,重新飞回岸边。
“看嘛,这是一只,你能想象上百只白鹭轮流来我这池塘叼鱼吗?”站在岸边,叶兴权连连摇头。自从他去年开始在这里养鱼后,其中的两块池塘就成了白鹭经常光顾的狩猎场。叶兴权说,白鹭都是在天黑以后才会成群出来叼鱼,他曾经计算过,一晚上能叼走上百斤的鱼苗。
捕鸟背后
“密密麻麻的白鹭,鱼塘上一层白色。”——村民黄女士
“最多的时候,要来三四百只白鹭,专挑小鱼下手。”——叶兴权
“两个养鱼苗的鱼塘岸边一共插了七八个稻草人,但白鹭很聪明,观察几天就知道了。”——叶兴权
他和白鹭的故事:人鸟大战持续两年
白鹭叼鱼 第一年就亏了7万
叶兴权,50岁,成都新津县人。二河村的村民介绍,这家农家乐原本是本地人开的,因为经营原因,几经转手。2012年,新津的叶兴权从亲朋手中借来几万元,接手了这家农家乐,并建起了鱼塘。
二河村的村民黄女士告诉记者,在叶兴权没来之前,这一带鱼塘干涸的时候,最多有上千只白鹭扑向鱼塘叼鱼吃。“密密麻麻的,鱼塘上一层白色。”对黄女士等村民来说,白鹭对他们并没有影响,但养鱼的村民就惨了,想尽办法也无法赶走白鹭。
有一次,出于好奇,黄女士的儿子用鱼儿做饵,网住了一只白鹭,一家人拔毛一烤,“太难吃了,腥得受不了。”黄女士说,从此之后,他们再也没有猎捕过白鹭。随着白鹭的增多,在她看来,这倒是生态环境改善的表现。而相距百米的叶兴权并不这么看。叶兴权一家四口都指望着年底将鱼苗一卖,将欠款还了。然而事与愿违,接手第一年,叶兴权原以为可以产3至5万斤草鱼和鲫鱼,最后只产了1万多斤。亏损7万余元,其中原因很多,但白鹭每天前来叼鱼是让他最心痛的,“最多的时候,要来三四百只白鹭,专挑小鱼下手。”
驱赶白鹭每天给草人换衣服
因为鱼苗市场还不错,叶兴权放弃了将鱼塘转手的打算,并咬牙贷款了8万元。这一次,他发动一家人天天驱赶白鹭。
叶兴权一家人最先想到的是驱赶麻雀的方法——在鱼塘周边插上稻草人。因为开始这办法还算管用,叶兴权便让家人赶紧在鱼塘周边都插上了稻草人,“两个养鱼苗的鱼塘岸边一共插了七八个。”
不过很快,白鹭识破了这种假把戏,不但继续扎到鱼塘叼鱼,还颇为挑衅地站在稻草人上观察鱼儿动静。发现同一款式的稻草人不管用后,叶兴权让身有残疾的大儿子天天给稻草人换不同颜色的衣服。这一招,又只坚持了不到半个月。“白鹭很聪明,观察几天就知道了。”叶兴权说。
[1] [2] 下一页